出自《長恨歌》中的“楊家有女初長成”。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壹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壹個回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全詩(節選)如下: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譯文如下:
唐明皇愛好女色壹直在尋找絕色美女,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壹個稱心的。
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養在深閨之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麗質讓她很難埋沒人世間,果然沒過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壹個妃嬪。
她回眸壹笑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顯得黯然失色。
擴展資料: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壹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
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
詩人開篇即借“漢皇重色思傾國”壹句,交代了唐朝禍亂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看來很尋常,好像故事原就應該從這裏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麽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後面之事皆由此而來。
百度百科——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