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張母誨子文言文翻譯氵

張母誨子文言文翻譯氵

張母誨子文言文翻譯氵

1.文言文:《張母計氏》翻譯《張母計氏》譯文:

宋朝時,張浚的母親叫計氏。當張浚還是小孩子時,母親就用他父親的言行教育他,教他做人的道理。後來,張浚長大成人,在朝廷做了官,親見奸臣秦檜把握大權,貽誤國家,壹日勝似壹日,張浚實在看不下去了。

張浚想勸諫皇帝,好讓皇帝覺悟。可是他又怕進諫會得罪小人,招致禍害,想到母親年歲已高,自己若有什麽閃失,將無法奉養母親。張浚左右為難,主意不定,心內憂愁,竟致身體日漸消瘦。

母親見張浚憂愁、虛弱的樣子,問他是何緣故?張浚如實告訴母親事情的真相。計氏知道後,也不回答兒子的話,只是讀著張浚的父親在紹聖初年對別人說的壹番話:“我情願遭受死罪,也要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我要不說,我就是辜負了皇上。”張浚聽母親這麽壹講,就決定上書,勸諫皇上。但是,果然不出所料,奏章呈到皇帝那裏不久,張浚就被貶了官,被流放到偏遠地方去。

送行時,母親對張浚說:“兒啊,妳就安心地去吧,因為忠直而得了禍,這沒有什麽可以慚愧的,到了那裏,妳只管靜心盡力讀聖賢的書,不要把家裏記掛在心上。”

《張母計氏》原文:

宋張浚母計氏,子幼時,即教以父之言行。後浚以秦檜誤國日甚,欲力爭以悟君心。念母年高,言之必致禍,憂之,體為之瘠①。母怪問,以實對。母不應,惟誦其父紹聖②初對方正策之辭,曰:“臣寧言而死於斧鉞③,不忍不言以負陛下。”浚意遂決,書上,竄④謫。母送之曰:“行矣。汝以忠直得禍,何愧?惟勉讀聖人書,無以家為念。”(選自《宋史》)

註釋:

①瘠:瘦。

②紹聖:宋哲宗年號。

③鉞(yuè):古代兵器。

④竄:放逐。

2.文言文張母計氏的翻譯宋朝張浚的母親計氏。

在他兒子幼小的時候。就教他父親的說話和品行。

要他照著父親這般做。後來張浚在朝廷裏做了官。

因為看了奸臣秦檜的貽誤國家。壹天比壹天的厲害了。

心裏想在皇帝的那兒去竭力勸諫。使得皇上有了覺悟的心。

可是壹方面又想到母親年紀老了。假使我在皇帝面前。

說了這樣的話。壹定得了罪。

怎麼對得住母親呢。這樣也不妥。

那樣也不好。心裏憂愁得很。

連身體也瘦了。計氏覺得很奇怪。

就問他為了什麼緣故。張浚就把實在情形告知了母親。

計氏聽了也不去回答兒子的話。只讀著他父親在紹聖初年、對方正策的壹篇文章、裏面的幾句話。

我情願說完話了受斬斷的死刑。不忍心弗說話來負了皇上。

於是張浚的意思就決定了。他把奏章上到了皇帝裏以後。

就把他貶了官。流放到遠地方去。

計氏就送著他說。安心去吧。

妳為了忠直得了禍。這有什麼慚愧呢。

妳盡力讀聖賢人的書。不要記念著家裏。

3.《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譯翻譯為:

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麽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有所遺忘,後來又想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以此來警誡孟子,從那件事以後,孟子不再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原文: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愃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出自《孟母戒子》是漢代韓嬰所寫的壹篇古文,選自《韓詩外傳》。該古文主要講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為。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擴展資料:

文中主要人物:

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主人公介紹編輯

孟丘

孟子名軻,字丘(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壹,被世人尊稱為“亞聖”。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孟母三遷”。

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誌,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4.《孟母教子》文言文翻譯(原文)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壹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壹壹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釋文)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壹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壹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壹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壹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壹壹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5.《趙母訓子》的文言文翻譯釋義:趙武孟起初以耕種狩獵為事業,他曾經捕獲肥美的動物來給母親,他母親哭著說:妳不讀書卻耕種狩獵,如果這樣下去我是沒有希望了!竟然不吃飯。武孟深受感動,勤學苦讀,終於他對經史了解深刻,中了進士,官拜右臺侍禦史。

《趙母訓子》原文:趙武孟初以馳騁田獵為事,嘗獲肥鮮以遺母,母泣曰:汝不讀書而田獵,如是吾無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學,遂博通經史,舉進士,官至右臺侍禦史。

《趙母訓子》出自《續世說》,《宋史·藝文誌》著錄十二卷,北宋孔平仲撰。該書仿《世說新語》體例,主要記南北朝至唐五代朝野軼事。與《世說新語》相比,《續世說》更重視”發史氏之英華”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6.《孟母教子》的文言文翻譯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少年時,有壹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為什麽殺豬?"孟母說:"要給妳吃肉。"孟母後來後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於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證明她沒有欺騙他。

欲啖(給。.吃)女

7.文言文翻譯蔣母教子原文

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銓六齡,始令執筆學書。記母教銓時,織繡紡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之,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曰:“兒不學,我何以見汝父!”夜分寒甚,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日:“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諸姨謂母曰:“妹壹兒也,何苦乃爾!”對曰:“子眾可矣;兒壹不孝,妹何托焉?”

銓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病,母即抱銓,行壹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母有病,銓則坐枕側不去。母視銓,輒無言而悲,銓亦淒楚依戀之。嘗問曰:“母有憂乎?”曰:“然。”“然則何以解憂?”曰:“兒能背誦所讀書,斯解也。”銓誦聲朗朗然,與藥鼎聲相亂。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銓即持書誦於側,而病輒能愈。

註釋

四子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波磔(zhé):字的筆畫。波,撇;磔,捺。

畢:都,全部。

陳:擺放。

左右:兩邊。

任:任憑。

夏楚:古代學校體罰用具。夏(jiá),通“木賈”,即木賈木。楚,荊條。

譯文

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幾句。苦於我太小,不會拿筆,她就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壹撇壹捺壹點壹畫,拼成壹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壹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壹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我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我外祖父家素來不富裕,經歷了幾年的災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時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母親精於紡織刺繡,她所做的繡件、織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帶到市場上去賣,人們總是搶著要買。所以我和年幼仆役從來衣冠整潔,不破不爛。

回憶我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旁邊,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著書讀。母親壹邊手裏操作,壹邊嘴裏教我壹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交錯在壹起。我不起勁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說:“兒啊,妳這時候不肯學習,叫我怎麽去見妳爸!”到半夜裏,很冷,母親坐在床上,拉起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背,和我壹起朗讀;我讀得倦了,就在母親懷裏睡著了。過了壹會,母親搖我,說:“可以醒了!”我張開眼,看見母親臉上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壹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才和我壹同睡了,我的幾位姨媽曾經對我母親說:“妹妹啊,妳就這壹個兒子,何苦要這樣!”她回答說:“兒子多倒好辦了,只有壹個兒子,將來不長進,我靠誰呢!”

我九歲時,母親教我學《禮記》、《周易》、《毛詩》,都能夠背誦。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詩人的詩,教我朗誦古詩。母親和我兩人都身體弱、多病。每當我生病,母親就抱了我在室內來回走動,自己不睡覺;我病稍稍好壹點,她就指著貼在墻上的詩歌,教我低聲念誦作為遊戲。母親生病,我總是坐在她枕邊不離開。母親看著我,常常壹句不說,很悲傷的樣子,我也很傷心地依戀著她。我曾經問她:“娘,您心裏不快活嗎?”她說:“是不快活。”“那末怎麽能讓娘高興呢?”她說:“妳能把讀的書背給我聽,我就高興了。”於是我就背書,瑯瑯的書聲,和藥罐煎藥水沸聲和在壹起。母親微笑著說:“妳看,我的病好些了!”從此,母親生病的時候,我就拿了書在她床邊讀書,這樣,她的病就會好。

8.孟母教子古文翻譯孟子小的時候,有壹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麽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壹樣。”

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麽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妳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壹樣。

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

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壹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9.誰有劉仲誨的文言文翻譯金史劉仲誨傳

原文

(劉)仲誨字子忠。皇統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賜進士第,除應奉翰林文字。海陵嚴暴,臣下應對多失次。嘗以時政訪問在朝官,仲誨從容敷奏,無懼色,海陵稱賞之。貞元初,丁父憂,起復翰林修撰。大定二年,遷待制,尋兼修起居註、左補闕。

三年,詔仲誨與左司員外郎蒲察蒲速越廉問所過州縣,仲誨等還奏狀,詔玉田縣令李方進壹階,順州知法、權密雲縣事王宗永擢密雲縣尉,順州司候張璘、密雲縣尉石抹烏者皆免去。丁母憂,起復太子右諭德,遷翰林直學士、改棣州防禦使。厭次縣捕得強盜數十人,詣州欲以全獲希賞。仲誨疑其有冤,緩其獄。同僚曰:“縣境多盜,請置之法,以懲其余。”仲誨乃擇老稚者先釋之。未幾,乃獲真盜。

入為禮部侍郎兼左諭德,遷太子詹事兼左諫議大夫。上曰:“東宮官屬,尤當選用正人,如行檢不修及不稱位者,具以名聞。”又曰:“東宮講書或論議間,當以孝儉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頃之,東宮請增牧人及張設什用,上謂仲誨曰:“太子生於富貴,每教之恭儉。朕服禦未嘗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諭之。”改禦史中丞。

十四年,為宋國歲元使,宋主欲變親起接書之儀,遣館伴王抃來議,曲辨強說,欲要以必從。仲誨曰:“使臣奉命,遠來修好,固欲成禮,而信約所載,非使臣輒敢變更。公等宋國腹心,毋僥幸壹時,失大國歡。”往復再三,竟用舊儀,親起接書成禮而還。

復為太子詹事,遷吏部尚書,轉太子少師兼禦史中丞。坐失糾舉大長公主事,與侍禦史李瑜各削壹階。仲誨前後為東宮官且十五年,多進規戒,顯宗特加禮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誨立朝峻整,容色莊重,世宗嘗曰:“朕見劉仲誨嘗若將切諫者。”其以剛嚴見知如此。

譯文

(劉)仲誨字子忠。皇統初年,憑宰相之子的身份授任忠勇校尉。皇初九年,賜進士及第,授任應奉翰林文字。海陵王完顏亮嚴酷暴虐,臣下應對很多失常。完顏亮曾經拿時政咨詢在朝官,劉仲誨從容陳奏,毫無懼色,海陵王很贊賞他。貞元初年,他父親去世,起用為翰林修撰。大定二年,升任翰林待制,不久兼修起居註、左補闕。

大定三年,詔令劉仲誨與左司員外郎蒲察蒲速越廉查問所過的州縣,劉仲誨等還奏情況,詔令玉田縣令李方升壹階,順州知法、權密雲縣事王宗永升任密雲縣尉,順州司候張璘、密雲縣尉石抹烏者都免去官職。他母親去世,起用為太子右諭德,升任翰林直學士、改任棣州防禦使。厭次縣逮到數十個強盜,到州裏匯報此事想以全部抓獲強盜求賞。劉仲誨懷疑其中有冤情,暫審查這壹案件。同僚說:“縣境多盜賊,請求用法律處置,以懲誡其他任。”劉仲誨於是擇取老的幼小的先釋放了他們。不久,才抓獲真的強盜。

入朝做禮部侍郎兼左諭德,升任太子詹事兼左諫議大夫。皇上說:“東宮太子的官屬,尤其應該選用正直之人,如果有行為不檢以及不稱職的,全部把他們的姓名匯報上來。”又說:“東宮太子(聽侍筵)講書或論議時,應該把孝順節儉德行正身之事告訴他。”不久,東宮請求增加管理下屬以及部署事務之用,皇上對劉仲誨說:“太子生於富貴,每每教他恭敬節儉。朕用的東西(都)不曾隨便有增加,妳就把這個意思告訴他。”改任禦史中丞。

大定十四年,做宋國歲元使,宋朝皇帝想改變親自起身接國書的儀式,派館伴王抃來商議,反復辯解極力遊說,想要使金使必須接受。劉仲誨說:“使臣奉命,遠來修好,本想成就禮儀,這是盟約所說明的,並不是使臣就敢變更的。妳等是宋國的心腹之臣,不要心存壹時僥幸,失掉大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再三交涉,最終(還是)采用原來的儀式,親自起身接國書禮成而歸。

又做太子詹事,升任吏部尚書,轉任太子少師兼禦史中丞。因為失於察舉揭發大長公主事而獲罪,與侍禦史李瑜各減壹階。劉仲誨前後做東宮太子官屬近十五年,上了很多規勸,顯宗特別加以禮敬。大定十九年,去世。

劉仲誨立朝嚴肅莊重,臉色色莊重,世宗曾說:“朕見劉仲誨常常像是將要直言極諫的樣子。”他因剛強嚴峻被賞識都像這樣。

10.文言文蔣母教子翻譯我九歲時,母親教我學《禮記》、《周易》、《毛詩》,都能夠背誦。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詩人的詩,教我朗誦古詩。母親和我兩人都身體弱、多病。每當我生病,母親就抱了我在室內來回走動,自己不睡覺;我病稍稍好壹點,她就指著貼在墻上的詩歌,教我低聲念誦作為遊戲。母親生病,我總是坐在她枕邊不離開。母親看著我,常常壹句不說,很悲傷的樣子,我也很傷心地依戀著她。我曾經問她:“娘,您心裏不快活嗎?”她說:“是不快活。”“那末怎麽能讓娘高興呢?”她說:“妳能把讀的書背給我聽,我就高興了。”於是我就背書,瑯瑯的書聲,和藥罐煎藥水沸聲和在壹起。母親微笑著說:“妳看,我的病好些了!”從此,母親生病的時候,我就拿了書在她床邊讀書,這樣,她的病就會好。

銓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壹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母有病,銓則坐枕側不去。母視銓,輒無言而悲,銓亦淒楚依戀之。嘗問日:“母有憂乎?”曰:“然。”“然則何以解憂?”曰:“兒能背誦所讀書,斯解也。”銓誦聲瑯瑯然,爭藥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銓即持書誦於側,而病輒能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