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中國繪畫熠熠生輝的三大藝術科目。而山水畫不僅是世界藝術叢林中獨特的風景,也承載著中國人文領域裏最為深邃的寄托,伴隨著中國藝術走過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應該說,中國山水畫得到大的發展,與“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宗白華語)”有莫大的關系。文人終於找到了壹種獨特的道白語境,在用筆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際,傾吐內心中無限的天地愛戀和優雅韻致。
北宋大畫家郭熙把山水比喻為“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這簡直就是辛棄疾所寫的“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與自然顧盼之間,藝術家擬人化了山川湖泊,藝術生命由此與山河大地融為壹體。
南宋畫家馬遠有壹幅《葦岸泊舟》,意境深遠,極富趣味。畫的遠處以非常簡約的筆法,寥寥淡染幾筆遠山,勾勒出平遠的景色,近處壹葉孤舟,幾片葦草,水岸在即,滿目蕭疏。壹白衣人蜷縮在小舟之上,癡癡地凝望著遠處的半壁山水。整幅只有上、下兩段內容,全畫無多著墨,大幅度地留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空闊的寄望,襯托出當時作者委身江南偏安壹隅的忿懣情緒以及對遠方故園的深深的思戀。
被後世畫家稱之為“馬壹角”的馬遠,善於以小見大。他不用常規畫法的全景式構圖,而是采用壹種主觀式的截景方式,省略掉壹切與主題無關的元素,這是壹種多麽智慧的選擇!這種高超的裁剪式手法提煉自然,妙造自然,壹切都是為了弘揚主旨,壹切都成就了主題的襯托。心境躍然於尺幅之間,意趣流露在點畫之外,巧妙地把詩情畫意盡情地傾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