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公柳 源自清代詩人楊昌浚的七絕《恭送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左宗棠在引兵入疆,立功於萬裏絕域期間,更悉心於改善邊陲,發動軍士於天山南北夾道植柳的善舉。於是人們便將這些連綿千裏,綠如帷幄的柳樹稱為“左公柳”。
2、灞陵柳 《三輔黃圖.橋》記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做橋,漢人送客至詞橋,折柳贈別。”隋唐時期,文人雅士們不斷寫詩作賦,變把灞橋折柳贈別的那種離愁別緒的和深情厚誼定格下來。如李白的《憶秦蛾》:“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商隱《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
3、隋堤柳 隋煬帝開鑿通濟渠,沿渠築堤種柳,後成為隋堤。後人多以“隋堤柳”來諷刺隋煬帝的荒淫亡國,抒發世事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白居易《隋堤柳》:“後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柳。”秦韜玉《隋堤》:“種柳開河為勝遊,堤前常使路人愁。”
4、沈園柳 南宋大詩人陸遊曾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城南禹跡寺的沈園與迫於母命、被迫離異的前妻唐琬意外相逢,於沈園內壁題《釵頭鳳》壹詞,愴然而別。唐琬讀罷和其詞,不久即郁悶怨愁而死。後陸遊寫下“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的詩句,以“沈園柳”來表達舊情難忘、衷情難訴的苦楚。
5、金雪柳 古代元宵節女子裝扮在頭上的飾物,就是用撚金線制成的柳絲。《大宋宣和遺事》中有“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看燈”的記載。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李清照《永遇樂》“翠鋪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6、寒食柳 寒食節插柳的風俗由來已久。《歲時雜記》記宋代風俗:“今日寒食節,家家折柳插門上,唯江淮尤盛,無壹家不插者。”詩人常常借寒食插柳的風俗來表達思親戀鄉之情。如宋代張炎《朝中措》曾雲:“折得壹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意思是自己離鄉客遊,恰逢寒食清明時節,隨手折壹枝楊柳,卻不知將柳插何處。
7、章臺柳 據唐傳奇《柳氏傳》(許堯佐)載:寒士寒翊與富有愛才的李生為友。李有美妾柳氏,愛慕寒翊,李知其意,便於長安的章臺街置宅,將柳嫁寒。後翊及第,柳氏留在長安。適逢安祿山作亂,柳寄身佛寺。長安收復後,寒翊使人潛尋柳氏,並寄以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寒以章臺柳暗喻愛姬柳氏,後人多以“章臺柳”指落如煙花的女子。
8、宛溪柳 源自宋代賀鑄《六玄令》:“已恨歸期不早,枉負狂年少。無奈風月多情,此去應相笑。心記新聲縹緲,翻是相思調。明年春杪,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後人以“宛溪柳”喻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