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出自《濟公李修緣》道濟禪師(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意思:只要心中有佛,吃肉喝酒也是可以的,但眾人要是學我,就如同墜入魔道了。
擴展資料:
濟公?
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臺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凈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壹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凈慈寺誌》、《臺山梵響》中。
濟公懂中醫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不拘壹格
濟公在壹些文學作品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壹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似乎完全不受佛教戒規的約束,使老百姓覺得他更親切、更具有人情味。《濟公傳》中有壹首四言詩,就說明了這點。
佛祖留下詩壹首,我人修身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此詩表面上似乎是濟公為自己的不修邊幅辯護,其實,詩中更蘊涵了人生哲理:某些人口中吃齋念佛,而其心裏卻無意向善,背地裏盡做出極不道德的事端來。
衡量、判斷壹個人是否真、善、美,僅僅從表面上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而且,還必須經過長時期地、持續性的考察、磨練,才能真正說明他的實質與永恒。濟公用自己的行動,最終證明了這壹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道濟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