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品詩經之桃夭

品詩經之桃夭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桃夭》這首詩出自《詩經》的周南,是壹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詩的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描寫的是滿樹桃花競相怒放,分外嬌好、繁盛的樣子;“之子於歸”意思是這個姑娘要出嫁,古代有把“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所以這個“歸”指代的是夫家。

第壹句的“灼灼其華”單獨描寫桃花顏色美艷。這句在暗喻將欲出嫁的這位姑娘美麗善良,把美麗的姑娘比作桃花。後人曾有“面若桃花”、“艷如桃李”的詞語來比喻女子容顏姣好,更有唐人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描寫美人。我想,這些美詞、美句的出處皆應是《詩經》裏的這首《桃夭》吧!

“宜其室家”的“宜”是和順、親善的意思,“室家”指家庭。我理解此處的“室家”更傾向於強調“家族”的概念,意思是這樣美麗善良的姑娘嫁到夫家壹定會給這個家族帶來和順和親善。這句詩語帶雙關,壹方面指男子擇偶應娶妻當“賢”,另壹方面說賢妻對家族興旺和順的意義。

“有蕡其實”表層意思是桃樹結出的果實又多又大,果實累累的樣子,實際上隱含著對新人早生貴子的祝福。本詩第二句、第三句的“家室”和“家人”雖然都是指代夫家,但是結合“有蕡其實”去理解“宜其家室”的“家室”強調的是這位姑娘和丈夫的組成的小家庭,意思是這位出嫁的姑娘必能為夫家開枝散葉,讓夫家兒孫滿堂。結合時代背景,古代生活條件艱苦,生產力低下,“人”即是生產力,家中人丁興旺是幸福的基礎。

“其葉蓁蓁”指桃樹葉繁密、茂盛的樣子。“宜其家人”的“家人”說的是家庭成員。第三句詩說的是這位出嫁的姑娘壹定會為夫家的家人帶來幸福。古代家庭結構是幾世同堂,溫婉、賢良的好姑娘嫁到夫家,孝敬父母、相夫教子,當然是有益於夫家的家人啦!今人的“娶壹個好女人,幸福三代人”指的就是“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吧!

這首詩既強調了男子的擇偶標準,又隱含了對新人的祝福,同時體現了女子在家庭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會由家庭組成,“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社會穩定繁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