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大秦帝國覆滅的側面:居然是三場大雨毀滅了秦帝國!

大秦帝國覆滅的側面:居然是三場大雨毀滅了秦帝國!

本文將從細節角度解剖大秦帝國迅速滅亡的原因。所謂的從細節角度剖析,就是本文不談所謂的“暴政”,因為秦帝國如果采取的是暴政,那麽我很難想象秦國是如何奮六世之余烈通過暴政而統壹天下。本文也不談“昏君奸臣”,再是昏君奸臣,都是壹根繩上的螞蚱,誰也不想大秦帝國玩完。本文更不談什麽“小冰河氣候”,所謂“小冰河氣候”就是氣溫低,容易造成糧食減產及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使得氣候災害具有頻率高、強度大的特點。但是竺可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已經很清楚的闡明中國從戰國到西漢,氣候溫和而穩定,適合五谷生長,完全不存在糧食歉收和大型氣候災害的問題。戰國末期征戰頻繁,對農業生產幹擾很大。在這樣的戰爭力度下,各國特別是秦國仍然有充足的物資供應以保障戰爭,更能說明當時的氣候利於農作物。本文對秦帝國的覆滅只談壹個細節,即“大雨”。

第壹場大雨。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 , 道不通 ,度已失期。”我們知道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線是適戍漁陽的九百人遇到大雨延誤了行程,按照秦律橫豎是個死,幹脆生死壹搏揭竿起義了。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我細讀《史記》發現了壹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沒有秦朝官府的軍隊對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進行及時有效的鎮壓,反而是讓陳勝吳廣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 ”如果秦朝當地政府軍隊能及時有效進行鎮壓,我相信星星之火很容易被撲滅,決不會發展到後面的燎原之勢。

那麽秦朝當地政府的軍隊為何不能及時有效地對起義軍進行鎮壓?原因就是大雨。“ 會天大雨 , 道不通 ”。原來是由於雨太大,造成了道路沖毀而無法行進。那麽這裏的“道”具體指哪裏的道路?陳勝吳廣本來的目的地是要北上漁陽適戍,那麽這裏的“道不通”肯定是指北上的道路不通。既然是這樣,關鍵內容浮出水面了。大澤鄉屬於屬於秦朝泗水郡蘄縣轄區,而泗水郡的郡守治所(省會)在相縣,相縣的位置恰好在蘄縣以北。我們要知道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單憑縣級兵力肯定難以撲滅星星之火,必須要郡級兵力給予出擊,並需要郡守合理調配郡內各縣兵力。但因為天降大雨,郡守所在的相縣與大澤鄉之間的道路完全被沖毀而無法行進,所以郡守的兵力無法南下“剿賊”,泗水郡因為大雨造成南北不通而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反觀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不是去攻擊離自己最近,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泗水郡郡守治所相縣,而是向西開赴陳郡去攻擊陳縣,這難不倒不是壹個很奇怪的現象嗎? 當然我們可以說是陳勝吳廣是為了向西挺近關中,但是如果在不占領泗水郡的郡守治所相縣的情況下去西攻陳郡,那完全有可能會陷入前有強敵後有追擊的危險局面。陳勝吳廣之所以敢大膽西進置側後於不顧,並大肆攻占的蘄縣周邊的縣城,即“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只能說明他們完全不用擔心泗水郡守從相縣出擊,因為南北的道路不通,泗水郡郡守只能望路興嘆。

那為什麽陳勝吳廣能夠相對容易地攻下陳郡的省會城市陳縣?並不是陳郡秦軍力量薄弱,而是準備不足。因為按照秦朝的郡縣制管理模式,泗水郡爆發了武裝動亂,本就應該泗水郡郡守進行鎮壓。當陳郡郡守得知大澤鄉爆發起義後並沒有把這件事看成壹件是很大的事情,也沒有給陳郡各縣下達進入戒備狀態。在他看來這件事很簡單,壹則因為起義規模並不大,按照常理泗水郡郡守完全能自己搞定。二則因為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各自有獨立的管轄防區。大澤鄉屬於妳轄區的事情,在沒有得到朝廷的許可下,我陳郡郡守無權幹涉和過問妳泗水郡內的事宜。 所以當陳勝吳廣的起義大軍挺近陳郡省會時,陳郡的郡守和陳縣的縣令居然都不在城內。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攻陳, 陳守令皆不在 ,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陳郡郡守和陳縣的縣令到哪裏去了,我們不得而知。有可能去鹹陽打泗水郡郡守的小報告,說他哪裏爆發武裝起義了;也有可能去鹹陽請示朝廷是否由陳郡出兵幫助泗水郡“剿賊”,還有可能在陳郡其他地方巡視工作。總之,陳郡毫無準備也毫無戒備。如果陳郡郡守早做準備,合理調配集中陳郡省會和各縣的兵力並進行防禦工事的修築,陳勝吳廣豈能輕易進入陳郡而坐大稱王?其實也不能怪陳郡太守,他哪裏知道泗水郡內“會天大雨,道不通”,而泗水郡郡守望路興嘆呢。

當泗水郡郡內雨停路通之時,泗水郡郡守也不用南下“剿賊”了。壹則是因為陳勝吳廣已經占據泗水郡南西兩側絕大部分縣城並建立了“張楚”政權。此時的陳勝吳廣已非郡級力量可以擺平。二則泗水郡的北方沛豐兩縣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帶頭造反的叫劉邦,所以還是先剿滅相對“張楚”政權力量更弱小的劉邦集團吧。只可惜,這位叫“壯”的泗水郡郡守運氣太背,遇到了壹個“硬茬”,最後反而死於劉邦集團左司馬手下。《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泗州守壯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 ”

第二場大雨。 章邯出擊了,壹路由西向東橫掃,最後剪滅了陳勝。根據章邯的攻擊線路,陳郡的陳縣重新回到了秦軍手中。《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章邯已破伍徐, 擊陳 ,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陳勝最後是逃離陳縣跑到城父被人殺死。 既然這樣,章邯就應該繼續直線向東進軍泗水郡,拿下劉邦占據的沛豐和已經占據薛縣、彭城等泗水郡絕大部分領土的項梁集團。但是奇怪的是章邯居然繞過了泗水郡向北進攻東郡的東阿縣,此時的東阿在齊國田榮的手中。 因為章邯放過了在泗水郡的項梁集團而向北進攻東阿,項梁就趁勢出兵在側後攻擊章邯救援東阿田榮,造成章邯出關以來的第壹次大敗。《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更奇怪的是當章邯在定陶消滅項梁後也不是趁勢南下攻占泗水郡,剿滅項羽和劉邦,而是北上攻打趙國去了。《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原因是“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其實宜將勝勇追窮寇的道理對於出關以來威震各路義軍的章邯來說絕對明白。“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對於老秦人章邯來說也不會當做戲言。只要有機會,章邯是絕對不可能放過楚國項氏集團。所謂的“以為楚地兵不足憂”的說法是很難站住腳的,因此壹定有其他原因造成章邯不敢貿然南下進入泗水郡。

原因又是大雨。《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載:“秦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見星。” 好壹個七月,秦二世壹年七月,大雨,道不通,陳勝吳廣成功起義。秦二世二年七月,這場雨更大,大到連續下了三個月,下得暗無天日,晚上連星星都看不見。造成章邯不敢貿然進入泗水郡,錯過了對楚國項氏集團斬草除根的機會。我們要知道“秦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見星”此語是記載於“項”這欄,即是以項氏集團的角度來看這場雨。當時項氏集團的主要作戰區域就處於泗水郡境內,因此肯定是泗水郡又遭遇了大雨。再根據泗水郡去年的天氣歷史情況來看,重復的機率也很大。三個月的連續大雨會造成什麽樣的情況,泗水郡絕大部分地區形成了沼澤地且道路嚴重受損。泗水郡遭受洪澇形成沼澤的情況應該經常出現,因為最後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戰突圍出來,在前往烏江的路途中就曾陷入沼澤地,以至於被漢軍追上。《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而項羽遭遇沼澤地的區域也屬於泗水郡。 因此,如果章邯在泗水郡連續大雨的情況下強行進軍,將面臨的是行進艱難,難以用兵。特別是對於攜帶有重裝備和騎兵的秦軍而言,更是苦不堪言。因此章邯選擇放棄追擊項氏集團而是北上攻趙。 那麽假設當時泗水郡沒有連續下大雨,章邯進入泗水郡追擊項羽,是否有機會殲滅項氏集團。我的回答是殲滅項羽的機會很大,因為當項梁被章邯消滅後,《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載:“ 章邯破殺項梁於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 ” 大家壹定要註意“項羽恐”這三個字!縱觀整部《史記》,能夠讓不可壹世,豪氣沖天的楚霸王出現“恐”的情形不超過兩次。壹次是得知最後的有生力量龍且被韓信殲滅時,曾有“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另外壹次就是得知叔父項梁戰死的消息。我們很難再找項羽到第三次出現“恐”的情形。 項羽出現“恐”的情形就是基本走到了絕路,對自己都開始失去了信心。章邯如果趁勢追殺,等不到巨鹿之戰,楚國項氏集團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第三場大雨。 王離帶領秦帝國的河北精銳包圍了巨鹿城卻久攻不下,這很不像秦帝國王牌軍的戰鬥力。《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記載:“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從這個記載看王離很快拿下鉅鹿城應該不在話下,但是王離卻是硬生生地等到了項羽破釜沈舟來救趙時都還未曾攻下鉅鹿。能不能拿下鉅鹿是壹個很關鍵的環節,如果王離拿下了鉅鹿,河北和關中就連成了壹片,秦帝國將重新占據整個河北平地區並對各路起義軍進行碾壓。而各路起義軍在趙國覆滅後也必定士氣受損,聯盟崩潰,會被秦軍各個擊破。即使項羽再神勇,在面對滅掉趙國後轉頭向南進軍的兩路秦軍主力也應該會感到“壓力山大”。但是又因為壹場大雨拯救了鉅鹿,幫助了項羽。《史記·項羽本紀》曾記載宋義帶領楚軍救趙卻止步不前,而自己天天飲酒高會,接著司馬遷寫了壹句“ 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然後項羽就爆發了,殺了宋義並得到了全軍的擁護。從壹句“天寒大雨”就可以得知鉅鹿地區正在遭受大雨且遇到低溫天氣(正是秦二世三年十壹月)。反過來我們可以得知王離帶領秦軍攻城,不僅受到趙軍的竭力抵抗,更是遭受巨鹿地區寒雨的困擾。或許士兵攀爬城墻更困難了,又或許大型攻城武器被雨水泡壞了,還或許很多攻城的策略因為受大雨的困擾而無法實施。 總之,這壹場大雨,讓王離對鉅鹿久攻不下,而讓趙國最終等到了項羽的到來。

?

如果沒有第壹場大雨,陳勝吳廣的起義會很快被泗水郡郡守快速撲滅;如果沒有第二場大雨,章邯會對項氏集團進行斬草除根;如果沒有第三場大雨,王離能很快拿下鉅鹿城,讓大秦帝國重新復盤。只可惜從秦二世登基以來,每逢秦帝國關鍵時期都會遭遇大雨。這或許是天要亡秦,秦二世也只能看著天空唱到:“雨壹直下,氣氛不算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