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思念父親(散文)作者:李吉華

思念父親(散文)作者:李吉華

思念父親

父親走了。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是遙遠的天堂,再也不回來了。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憶起陳舊往事有憂傷,有歡樂。想念的淚水如泉湧,思念的痛,在夜夢中無數次回繞,總忘不了父親那溫暖的過往和對子女們嚴格的家教......

小時候,我們家很貧窮,有時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父母為子女們幾十年如壹日,含辛茹苦把子女撫養到成家立業,操碎了心。可是,正直、善良、勤勞、樸實的父母,要求子女品行端正,正直善良,誠實守信,做人積德。富不攀,窮不嫌,做到人窮誌不窮,人要有誌氣,有骨氣。並再三告誡要多做好事,善事,多積德才會有福報,講的這些道理簡單樸實易懂。

同時,父母親長期以來保持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平時粗茶淡飯,傾其壹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壹種責任,為人父母的責任,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照顧,為了這個家,為了子女們吃飽穿暖,讓孩子們上學讀書,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歲月中硬是把我們兄弟姊妹七個拉扯大,個個成家立業,這是父母留給子女最大的恩情,也是我們家庭最大的溫暖和福報。使我深深意識到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的道理。

年少時的我,壹腔熱血,為國盡忠,早年離開父母,對父母陪伴太少,孝敬甚微,有“年少時不懂父母恩,懂事時已是中年人”。父母健在人生尚有來處,回想往事心懷愧疚。每次回家離別時,從父親的眼神裏都讀到他的不舍,還有他的心願。記得那是父親去世的前幾年,當我離家分別時,父親緊緊握著我的雙手,用壹種不舍的目光,不知道他是否有意註視,還是有壹種期待和囑咐,我始終覺得他壹直把我當成他心裏的壹個寶。老家有個風俗習慣,有“長哥當父,長嫂當母”的說法,因為他曾經是家裏的長子,對家庭擔當過許多責任。現在我是家裏的長子,家裏的重任也要囑托於我了,在每次團聚中,全家人都會坐在壹起嘮叨家常,父親時常會講那句口頭語“長哥當父,長嫂當母......” 。其實,父親說的每句話我都在認真聽,我會永遠銘記著父親的教誨,像他那樣勤勞、善良、誠實,善於付出,勇於擔當,這既是他的性格,也是我們的家風。

記得十多年前回老家看望兩位老人時,父母總是有意無意中提起他們往後的事,常常會說“百年以後”將要如何辦?總以為這些事我們做晚輩的不懂,對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再三提醒和忠告,認為我們兄妹常年在外地工作,成天各忙各的,壹旦有壹個不測,趕回來也來不及準備。兩位老人對生命歸宿有壹絲淡然,也有壹種思考,生命都會有盡頭,這是自然規律。他們覺得應該在清醒的時候提前做些規劃和準備。因此,他們在十多年前就準備好了棺材,農村人都有這個風俗習慣,買棺材意味著壹定要土葬為安。做子女的都有覺得不可思議,明明兩位老人身體很好,能吃能睡,精神面貌也很好,為什麽急著做準備,也許他們有前瞻性,年紀大了見的多了,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後來我才明白,壹是怕我們從外地趕回來時,來不及去買棺材,二是怕我們不懂得農村的規矩和風俗習慣,三是擔心子女們運去火化,自古都講“入土為安”, 因此他們對火化非常排擠。壹旦百年歸壽那壹天,我們遠離千山萬裏,路程遙遠,就是坐飛機說不定還買不到機票,不能及時趕到,他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其實這也是為子女著想和操心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前幾年回去,母親還把今後百事的內外衣服、鞋、祙、帽等都準備好了,壹人壹個箱子,還拿到客廳翻給我看,還有白事需要用的照片像框都做好了。當時我很茫然,也很納悶,難道父母找人算過命,知道時間不多了,我猶豫了壹下說;“母親妳們是沒事找事做”。從那以後,我就有壹種預感,他們畢竟是近八十歲的人了。從那以後我就每年回去壹二次,有時回去三次,有壹年還回去四次,看他們平安無事,身體很好,我也很高興。

記得三十多年前探親回老家,當時物資匱乏,不僅給父母帶了些沿海的特產,如墨魚幹、魷魚幹、蝦幹、海參及其它土特產商品等,還帶有自己的行禮,大包小包的,像壹個駝牛前掛後背地扛著,回到家裏滿頭大汗,父母親很心痛我,說我從大老遠拿這些東西回來幹什麽。然後,母親拿著墨魚幹去煮,可能是煮的時間不長,他們咬不動,說很難吃,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帶沿海的特產了。現在物質豐富,老家啥都不缺,每次回去就改為給點錢,讓他們做生活費或者零花錢,作為日常開支,這樣又簡單又方便。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實際行動去報恩。

歲月不饒人,在日復壹日的夕陽西下當中,在年復壹年花開花落之際,漸漸地發現父母老了。有壹年回老家,看到兩位老人身體壹年不如壹年,身體有些欠佳,想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壹直推托堅持不去看,說身體好,能吃能睡,不想去醫院看病。經過交流才了解到,壹是去醫院看病復雜,掛號排隊,看病排隊,交款排隊,拿藥排隊,打針排隊。去醫院看病的人又多又擁擠,像菜市場壹樣,亂哄哄的,看病時科室多,樓上樓下來回跑,怕麻煩。第二個因素是怕花錢,總想節約點錢,這是他們的老習慣。他們有時壹生病就是自己克服、堅持,或者找土醫生,找民間偏方治療,他們壹輩子養成了節儉這個習慣。第三個因素是怕給子女添麻煩,子女們難得回來壹次。我知道情況後,就拜托我曾經的老戰友,他在縣人民醫院任院長,由他帶領去找各個科室對接,說給老人家方便,給開個綠燈,讓兩位老人進行全面檢查。經過各科室的檢查,母親身體會好壹些,父親的身體要做CT,磁***振,透視,抽血要進行血常規化驗,大小便也要化驗,檢查結果很糟糕,各項指標超標。父親平時就有高血壓,痛風病,身體的多項 健康 指標都亮起了紅燈,已嚴重危及他的生命。好在有這樣的壹個老戰友當院長,使用了壹點特權,享受了特殊待遇,才得到順暢的檢查。

晚年的父親入院後經醫生確認,患上了尿毒癥,身體的多項 健康 指標也再次亮起了紅燈——肌酐高、血壓高、尿酸高、心率不穩……尤其是因尿毒癥並發的腎衰竭,已嚴重危及他的生命。此後的壹段日子裏,父親臥病在床,除了血透外,整天就是吃藥、打針、輸液、透視、血檢和尿檢,接受著醫生的各種治療方案。

兄妹幾個各自安家立業,大家庭的每個成員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父親的愛。陪伴、噓寒問暖、洗衣餵飯,端湯倒水,看似普通平凡的家常小事,每壹天都在詮釋著那壹份真誠的孝道,以不同的方式給予照顧。然而,他還是告別了這個世界。

兩年前父親因病去逝,母親是最傷心悲痛的,她們夫妻幾十年,患難與***,感情深厚,壹夜間失去了曾經生活的伴侶和同甘***苦勤勞相處的搭檔,她痛苦不舍。作為子女們心情也很沈重,不知怎麽安慰母親是好,也使盡了各種辦法讓母親從悲痛的陰影中走出來。

回首歲月,父親是壹個頂天立地的男兒,為了自己的子女,想方設法改變自己,把自己的愛蘊含在壹封封書信,深深教導,千言萬語,語重心長。父親愛幹凈,年輕時,不管多累,從地裏回來的第壹件事壹定是洗手、擦洗身子,最後才是吃飯;衣服他都要洗得清清爽爽,疊得整整齊齊才會穿著出門。那壹件件小事都歷歷在目,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兩鬢,他也依舊教導我們,告訴我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 社會 多做貢獻。我在部隊時,還要求聽領導話,服從管理,聽從安排,還要求積極向上,加強軍事訓練,努力學習政治,以優秀成績爭取入團、入黨、授獎、立功,並再三講不要擔心和掛念他們。

思念父親,不自覺地想起他的點點滴滴,覺得心裏酸酸的,眼淚壹下就湧到了眼邊,想到他沒享過什麽幸福,沒有過上多少好日子,臨走前也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飯也吞咽不下壹口,並且還大口大口喘著氣,和那痛苦的表情,每次想起這些,心裏都空落落的,父親就這樣的走了。

我是壹個唯物主義者,不相信生死輪回的人,可每次想到父親,我就相信有天堂,相信父親壹定生活在天堂裏,我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思念。遙遠的我,攜壹縷清風,邀壹輪明月,在無聲的歲月裏黙默的祝願天堂的父親壹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