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是詩歌之靈。壓的太死,不僅限制詩歌的流暢,而且壹韻到底給人單板之感。 中國新詩用韻的分類 壹、從韻部來分,可分為:單韻式(AAOA)和雙韻式(BABA)兩種。 1、單韻韻式,包括單韻平聲韻、單韻仄聲韻、單韻平仄韻。 a、單韻平聲韻。 例1: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詩只有“光”、“霜”、“鄉”,押同壹個平聲韻部。 b、單韻仄聲韻。例2:岑參的《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全詩只有“起”、“水”、“裏”,押同壹個仄聲韻部。 c、單韻平仄韻(特例)。例3:放入雙韻韻式中,便於操作,見下面的例6。 2、雙韻韻式(多為交叉韻)。例4:王勃的《普安建陰題壁》,“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山川雲霧裏,遊子幾時還。”,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壹、三“極”、“裏”相押;二、四“攀”、“還”相押。例5:王唯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裏”、“知”相押;“嘯”、“照”相押。例6:盧仝的《白鷺鷥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閑立。”,全詩中押同壹個韻部的平聲韻和仄聲韻押。即“鷥”、“時”平聲相押;“急”、“立”仄聲相押。 二、從韻位來分,可分為:全韻式、半韻式、混韻式、包韻式等。 1、全韻式,包括全韻平聲式(AAaA)和全韻仄聲式(BBbB)兩種。 a、全韻平聲式。 例7:李商隱的《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全詩中“幃”、“時”、“知”三個平聲字與壹個仄聲“此”字相押。 b、全韻仄聲式。例8:貫休的《宿深村》,“行行壹宿深村裏,雞犬豐年鬧如市。黃昏見客合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全詩中“裏”、“市”、“喜”、“水”四字押。 2、半韻式,可分為半韻平聲式(OAOA)和半韻仄聲式(OBOB)。 a、半韻平聲式。例9,李賀的《《馬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四句中二位“鉤” 和四位“秋”字押。 b、半韻仄聲式。例10,柳中庸的《江行》,“繁陰乍隱洲,落葉初飛浦。蕭蕭楚客帆,暮入寒江雨。”,二位“浦”與四位“雨”押。 3、混韻式,可分為交叉韻(BABA)和轉換韻。 (壹)、交叉韻,可分為:同韻部交叉(aAaA)和異韻部交叉(BABA)。 a、同韻部交叉。例11,朱慶余的《閨意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燭”與“婿”押仄聲;“姑”與“無”壓平聲,他們同屬於壹個韻部。 b、異韻部交叉,例12,杜牧的《過勤政樓》,“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詩中“在”與“意”仄押;“無”與“鋪”平押,異韻部相押。 (二)、轉換韻。例13,徐陵的《折楊柳》,“裊裊河堤樹。依依魏主營。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妾對長楊苑。君登高柳城。春還應***見。蕩子太無情。”,“樹”、“曲”韻向“苑”、“見”韻轉換;主韻(尾韻),“營”、“聲”、“城”、“情”,平聲同韻保持不變。例14,杜甫的《嘆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詩中由“摘”、“益”韻部向“芳”、“堂”、“霜”韻部轉換。主韻(尾韻)發生了改變,押兩個韻部,但是,仍然押的是平聲韻。例15,杜甫的《秋雨嘆三首》,a、“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b、“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壹雲。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城中蚪米換衾綢,相許寧論兩相直?”,c、“長安布衣誰比數,反巢衡門守環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汙後土何時幹?”,這三首詩中,例15“a”和例15“b”兩首詩,前部分押平聲韻,後部分押仄聲韻;例15“c”前部分押仄聲韻,後部分押平聲韻。主韻尾韻,平仄兩個韻部混合平分秋色。 4、包韻式,可分為: a、平聲順包式(AAOA),例16:常建的《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詩中壹、二、四句的韻字“頭”、“舟”、“流”,把第三句包圍著,形成壹個環圈。 b、仄聲順包式(BBOB),例2:孟郊的《古怨》,“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c、逆時包韻式(OAaA),例17:,“幾度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裏,猶是在遼西。”,詩兩行壹排列,“迷”、“裏”、“西”三字,就把“覺”字包圍住了。 三、從音韻的發展分,可分為:古韻和新韻。 四、從用韻的密度分,可分為:句句韻、隔句韻、句中韻(首尾韻、腰尾韻、足尾韻)、句外韻。 1、句句韻,見全韻式。 2、隔句韻,見單韻韻式、雙韻韻式和交叉韻。 3、句中韻。 a、首尾韻。例18,楊巨源的《和鍊師索秀才楊柳》,“水邊楊柳麯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詩中“水”與“絲”;“立”與“壹”、“枝”;“惟”與“惜”,為本句中首尾韻相押。 b、腰尾韻。例19,嚴維的《歲初喜黃甫侍禦至》,“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應不笑家貧。明朝別後門還掩,修竹千竿壹老身。”,詩中“新”與“人”相押。 c、足尾韻。例20,見上例18,“立馬煩君折壹枝”中,“壹”與“枝”相押。 4、句外韻。除本句中以外的用韻。見例18。 五、從字的重復來分,可分為:疊字韻和重字韻。 1、疊字韻。例21,鄭谷的《鷺鷥》,“閑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漁翁歸後沙汀晚,飛下灘頭更自由。”,詩中的“颼颼 ”,疊字成韻。 2、重字韻。例22,杜甫的《三絕句》,“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詩中“壹”句中的“史”字與“二”句中的“史”相同,用重字。 (註:字母A表示同韻部平聲韻,a表示同韻部仄聲;字母B表示不同韻部仄聲韻,b表示不同韻部平聲;字母O表示非韻位字。) 上面主要以古詩為例,但靈活運用押韻方法適用於任何壹種詩歌形式!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