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景襯哀情的詩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樂景寫哀
樂景寫哀是以美樂景物烘托哀愁的反襯手法。人們的境遇不同,心情不同,文化水平和思想性格不同,對景物會有不同的情感和審美態度。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壹倍增其哀樂。”便是以景襯情的手法之壹。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這是因國家動亂未平,個人前途未蔔,世事變幻難料,憂從中來,反而在春季良宵,愁思縈繞,夜不能寐。
杜甫《絕句二首》之“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是寫美景襯哀思的好詩。江碧、鳥白、山青、花紅,春意濃郁,可是暮春將盡,在此“匆匆春又歸去”的時刻,對欲歸不能的詩人卻加深了漂泊之感和故鄉之思。
又《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都是眼前樂景襯托並加深了詩人憂國多難的哀愁。
知識拓展: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自由詩是沒有規則的音節、韻律及其他正規設計的詩。它追求“有機形式”,依靠言語的自然節奏。這種言語對詩的主題和感情來說是“自然”的。
自由詩並非什麽現代發明,但它隨著現代主義的到來而占據顯著重要的地位,並且構成了對19世紀詩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詩沒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詩相比,可能是最難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