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菊》就暗含著壹敗塗地時群芳的最後結局,也包 括她自己的結局。“萬裏寒雲”正是她遠嫁時的況味;“暫時分手莫相思 ”也可同“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的曲子對應起來 。
菊花詩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註釋]
1.簪菊——插菊花於頭上,古時風俗。《幹淳歲時記》:“都人九月九日,飲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誌《菊譜》敘曰:“唐輩下歲時記:九月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詩曰:‘黃花插滿頭’。”
2.鏡中妝——指簪、釵壹類首飾,女子對鏡梳妝時插於發間。這句說以菊插頭,不要錯認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並非為了打扮。
3.“長安”句——疑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是京兆(長安)人。其《九日齊山登高》詩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等句,與本詩中多以插菊、飲酒事並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稱,總無可征,或是泛說京都風氣。
4.彭澤先生——指陶淵明。參見前註。陶除愛菊外,也喜酒,任彭澤令時“公田悉令吏種秫(高粱),曰:‘吾嘗得醉於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萬錢於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又自釀酒,“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南朝蕭統《陶淵明傳》)所以稱“酒狂”。
5.三徑露——指代菊。因說“露”所以用“冷沾”,這兩句都形容簪菊。
6.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暗與陶潛“葛巾漉酒”事相關。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謂秋季九十日。秋稱三秋,亦稱九秋。
7.“高情”二句——意思說,時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種高尚的情操,那就讓他們在路上見了插花醉酒的樣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陸遊《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兒童***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這裏兼取兩者意化用之。
詩詞鑒賞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頭上。這壹首被李紈評為第七。用的是“七陽” 韻。
探春才清誌高,精明幹練不減於男人,因此詩中“短鬃”、“葛巾” 等字樣都是以男人自況。她對榮府內部的矛盾和腐敗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無策,只好保持潔身自好的態度。她同乃兄寶玉最親密,情趣相投。所謂“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視醜惡,不隨風流俗的清高態度。
菊花詩 --殘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裏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相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註釋]
1.傾欹——指菊傾側歪斜。
2.小雪——立冬以後的壹個節氣。
3.余香——實即“余瓣”。淡泊——指顏色暗淡不鮮。
4.離披——亦作“披離”,散亂的樣子。
5.知再會——“不知能否再見”的意思。秋風——程高本作“秋分”,指季節說,兩者沒有多大差別。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則壹字之別含義不同。自漢武帝作過“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秋風辭》後,“秋風過客”就成了時光短暫、好景不長的代用語。為便於推究原意,今從脂本。
詩詞鑒賞
這是十二首菊花詩的最後壹首。用的是“四支”韻。
寶釵為十二首菊花詩排順序時說:“……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就說得很明白,“盛”要以“殘”作結。大觀園金釵有十二個 ,菊花詩也恰好作了十二首,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 們雖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詩作十二首判詞看待,但應該把詠菊詩的總體看成 是詠人——詠十二釵總的命運,最後是葉缺花殘,萬艷同悲,歸到“薄命 司”去。 家要“壹敗塗地”,《殘菊》就暗含著壹敗塗地時群芳的最後結局,也包 括她自己的結局。“萬裏寒雲”正是她遠嫁時的況味;“暫時分手莫相思 ”也可同“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的曲子對應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