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中的虛是什麽意思

古詩中的虛是什麽意思

“虛”這個詞,在古詩中常常被用於形容景象或感覺的空曠、空虛之感。比如《將進酒》中所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誰謂心竟虛?”這裏,“心竟虛”指的是飲酒之後的感覺,也可以理解為渴望更多的物質享受卻又體驗到物質並不能填補內心的空虛。

在古代詩文中,虛也可以代表虛偽。《古風·謝小兒·其二》中寫道:“倏爾翻成淚,相思空自虛。”這裏“虛”指的是這份相思並沒有真正的實現,是壹種虛妄的幻想。

在古代詩歌中,虛也可以指的是虛無、虛幻。例如《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那種夢幻般的虛幻感,像是在感嘆不存在的東西,又像是在懷念已逝去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