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杜甫的詩歌內容

杜甫的詩歌內容

杜甫的詩歌內容答案如下:

壹、《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寶應元年(762年)的十月,唐代宗李豫繼位,他大膽啟用仆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這年的冬季,唐軍在仆固懷恩的指揮下,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壹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鄭州和開封等地,叛軍頭領薛嵩、張忠誌等紛紛投降。

廣德元年(763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他走投無路,被迫自縊身亡,他的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歸順朝廷,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徹底結束。

這年的春天,正在梓州(今四川綿陽市)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後,不禁手舞足蹈、驚喜欲狂,他以飽含激情的筆墨,痛快淋漓地寫下這首詩,抒發了他無比喜悅的興奮心情,因此被稱為杜甫的“生平第壹快詩”。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是飽經戰亂的杜甫所聽到的最喜悅的消息,所以他才喜極而泣。

二、《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至次年的三月,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領各部唐軍***20萬圍攻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的安慶緒部,勝利在望。

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派來了援軍,形勢頓時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軍潰退至河陽(今河南孟州),李光弼退守太原,其余節度使各回本鎮,史思明重新占領了洛陽。

為了補充兵力,各個節度使派人四處抓壯丁。這年的春天,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趕往華州任所。在從新安縣西行的途中,他投宿於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於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首詩。

杜甫通過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實,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這是壹位最悲慘的老婦人,她的三個兒子參加了鄴城之戰,兩個兒子已經戰死,老婦人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再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服兵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