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對老人與海的評論

對老人與海的評論

壹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壹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壹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壹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壹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壹個人出海打魚,在壹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壹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壹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壹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麽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壹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壹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壹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壹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壹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壹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壹次又壹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壹次次擴大,壹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壹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壹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壹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範文二:

桑提亞哥(Santiago)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壹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後釣到了壹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壹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壹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妳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裏為什麽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征著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壹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誌。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麽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壹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誌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妳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妳,它沒有。” ("He didn't beat you. Not the fish.")

壹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範文三:

“ 老人與海 ” 讀後感 看了很多名著,壹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壹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壹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裏,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麽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說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 看榕樹下作者 “ 遠處飄來壹朵雲 ” 的評論, “ 壹朵雲 ” 的年輕(我只是說思想),使她 / 他看到 “ 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壹露出水面 ” , “ 壹朵雲 ” 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壹,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征,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壹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壹條船,壹個老人,壹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裏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鬥,壹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 “ 大塊的魚肉 ” 和後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 “ 鯊魚忽然 ……” ,老人最後是空著雙手,幸運地 “ 凱旋 ” 。 我最初看 “ 老人與海 ” 之後,只感嘆了壹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麽,征服了什麽;依然還是這樣的感嘆,在 9.11 之後和之前,布什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妳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制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麽,為什麽要征服而不是 ……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征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裏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裏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壹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進行著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著手回航: “ 壹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妳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 ” ,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