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追求真理(真知)的道路上,前路還很漫長,但我會持之以恒,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我覺得這裏的“修”應該解釋為:(路)長。從課文來看,“修遠”應該是壹個並列詞,對應下壹句中的“求”。
賞析:雖然現實黑暗而殘酷,通往真理的道路曲折而遙遠,但“我”(也就是屈原)為了尋求真理會不擇手段,表現出屈原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
2.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這座山上。
從正面和側面看,廬山山巒起伏,群峰聳立,遠看、近看、高看、低看都不壹樣。
鑒賞: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於所處的位置不同,出發點不同,難免有片面性。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必須超越狹隘的範圍,擺脫主觀偏見。之所以說不出廬山真面目,是因為我在廬山。
3.歷經千錘百煉,我依然堅強,我願意在東西南北風。
站在青山深處,從不放松,原來根深深紮在巖石裏。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打擊,無論酷暑吹東南風,還是寒冬吹西北風,妳依然堅強。
欣賞:這是壹首寓意深刻的詩。表面寫竹子,其實是寫人。詩中的壯竹象征著詩人面對各種艱難困苦不屈不撓、絕不向任何惡勢力屈服的性格,以及拒絕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汙的錚錚傲骨。這首詩經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在敵人進攻時不可動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