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想要安靜,但是風壹直吹著它。子女要孝順的時候,老人不在了。逝去的,無法挽回的,是歲月;去世後想見卻見不到的,是親人。
這是仇武子對孔子說的話,旨在弘揚儒家的孝道。這是從反面警示孝子,說明孝順要及時,在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能等到父母去世的那壹天。
擴展數據
孔子對西周“孝”的繼承、發展、改革和創新如下:
1,強調“孝”要以“敬”為基礎。
孔子認為,孝應該是真誠的,比如單純在物質上滿足父母,這對於孝來說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讓父母從人格上得到尊重,精神上得到慰藉。
2.孝與禮相結合。如果說孝的精神本質是“敬”,那麽如何表達這種“敬”呢?這就是:行為要符合禮,而孔子直接將此視為孝,父母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要按照禮的規定盡孝。
3.把“孝”和“孝”結合起來。尊長的本質是要求人們把家族血親的等級擴大到社會關系。這就是所謂的“做弟弟”的意思,它主要表明了處理社會關系的準則。
4.提出“數諫”原則。孔子認為,如果父母錯了,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語氣提出抗議,這樣才不會讓父母陷入不公。“數諫”原則兼顧孝道和社會群體利益,具有壹定的民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