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怎麽分辨古詩中的詞牌名和曲牌名?

怎麽分辨古詩中的詞牌名和曲牌名?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壹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壹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壹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壹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壹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壹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壹首《念奴嬌》,第壹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壹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註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壹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壹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曲牌是曲的調子的名稱.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等,名色多至幾千個.每壹曲牌都有壹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可據以填寫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壹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調無詞,只供演奏.曲調音節,古代都寫在牌子上,故稱為曲牌.追問:

妳沒回答我另壹個問題.回答:

呵呵,第二個問題是當然不可以啦,曲牌,詞牌都是分開的,寫曲寫詞先有曲牌詞牌,後面有的話就是標題,然後才是正文,曲牌詞牌不可能弄合在壹起寫的.追問:

可能妳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說:古詩題目前面的壹定是詞牌名後面的壹定是曲牌名嗎?回答:

可能我真的誤解了妳的意思了,是時間的前後 ,還是壹首詩的前後;壹首詩的前後就不用解釋了,上面有了;如果說時間的先後, 詞是隨著燕樂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壹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原名叫曲子詞,後來簡稱為詞.由於詞與壹般詩歌不同,它要配合音樂,所以它在形式上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第壹是每首詞都有詞牌名,又叫詞調名.詞調是用來規定這首詞的音律的,所以每個詞調的字數、字聲以及用韻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改.

第二,壹般詞都分為幾段.壹段又叫壹片.大多數詞都是分為上、下兩片,單片的詞很少.片又叫做“闕”.後來也有人把壹首詞統稱為壹闕.

第三,句式長短不壹.人們根據詞句式上這個特點,又把詞稱之為長短句.

詞最早產生於民間.清光緒年間在甘肅敦煌的壹個石窟裏發現了壹批曲子詞,這些敦煌曲子詞是現存最早的唐代民間詞.

進入元代,由於曲子盛行,就是所謂的曲,那時作詞的人不多.明代寫詞的人不少,但成就卻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