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棋子山地名由來作文

棋子山地名由來作文

《爛柯人》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壹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傳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的石室山,晉代有個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壹個形狀像棗核壹樣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饑餓了。過了壹會兒,童子對他說:妳為什麽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傳說在西晉時有個叫王質的青年農民,壹次上山打柴,來到王喬仙洞口。王質膽大好奇,心想,人家都說洞裏有仙人,我何不進去看個究竟?因洞口很小,只能通過壹個人,洞深三丈余,寬余高各丈許。王質剛進洞中什麽也看不見。頃刻之間,洞頂好像透進來光線,只見兩個鶴發童顏的老人正在下圍棋。王質素好下棋,被兩位老人精湛的棋藝壹下子給吸引住了。兩位老人好像未發現有人進洞似的,邊下棋邊吃大棗,有時也順手把棗遞給王質吃。看完壹局棋後,老人對王質說:“妳也該回家了。”王質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柯(斧柄)已經爛朽,只剩下鐵斧了。王質回到村裏,怎麽壹個人也不認識了,詢問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們已經死去壹百多年了,從此,後人就把這座山叫“爛柯山”。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巨變。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到鄉翻似爛柯人”壹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巨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翻開浩如煙海的古籍,可以看到,最早記載此壹傳說的主要是晉·虞喜(281—356)《誌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方對棋。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遽歸鄉裏,已非矣。”南朝梁·任昉(460—508)的《述異記》這樣寫道:“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壹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從以上兩處記載可以看出,“爛柯”這壹美麗的傳說主要有兩個要點:壹是地點在信安,山名石室;二是主人公是王質,主要內容是觀棋柯爛。根據以上兩個要點,我們來分析判斷壹下全國各地爛柯山及有相似傳說的地方吧。符合和接近這壹傳說的主要有浙江衢州、河南洛陽新安、廣東肇慶高要的爛柯山和山西陵川的棋子山。先從地點上分析,浙江衢州自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名信安,歷經晉、南北朝、隋,直至唐鹹通年間(860—873)方改為西安,廣東肇慶的高要,南北朝時為高要,隋初(581年)改為端州,隋陽帝(605年)改為信安,到唐(618年)又改為端州,宋後改為肇慶,高要現屬肇慶。浙江衢州稱信安有600多年,而廣東肇慶高要僅10余年。浙江衢州晉時稱信安,而廣東高要晉時並未設。廣東肇慶高要爛柯山又名腐柯山,浙江衢州爛柯山則名石室山等。河南的新安縣舊稱東垣,北周時改名新安,唐移新址至今,名未變。他不像浙江衢州雖自東漢初平三年(192年)置新安縣,但到太康元年(280年)即已改名為信安。山西的陵川,隋時設立,壹直未更名。翻閱《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舊稱信安的除衢州、高要外,還有湖北麻城、四川彭城、浙江常山及廣東開平縣東、北京霸縣東,這些則無爛柯山及爛柯的傳說。再從主要內容上分析,浙江衢州的爛柯故事主人公是王質,字子仙,俗稱王子,家有老母及弟王貴,王質以采樵為生。中間的故事同史書上的記載,結尾是王質觀棋不解,正待請教,童子(少年)已不見,王質想念家中老母、幼弟,回身抄斧,發現斧柄已爛盡。歸家後,人事已非,家都不存在了。經打聽,人們說當年王質上山砍柴,壹去不復返,至今已百余年了。後王質重返爛柯山,得道成仙而去。廣東肇慶高要的爛柯山,主人公也是王質,神仙則為南、北二鬥仙翁(壹說為赤松子),王質吃的則是蟠桃,余則差不多。而河南洛陽新安的爛柯山,主人公則是王喬,有人誤認為王喬是王姓樵夫之誤,實則不同。王喬是道教崇奉的神仙。杜光庭《王氏神仙傳》雲:“王喬有三人,有王子晉王喬,有葉縣令王喬,有食肉芝王喬,皆神仙,同姓名。”更能說明問題的是王喬仙洞前有塊詩碑,題目是《奉題河南府爛柯山鐵斧詩》,詩中就表明了爛柯山應位於江南,而非中州之地。而山西陵川的棋子山,有學者證其為圍棋的發源地,山又稱箕子山、謀棋山,山名本就不同,爛柯傳說雖相近,但主人公卻是李懺,神仙是兩位老者,故事在箕子洞前。從以上等地爛柯山及傳說的分析,要數浙江的衢州和廣東肇慶的高要最接近虞喜、任昉的記載了。但要引起重視的是,虞喜、任昉兩位對石室山(爛柯山)地形地貌都未作詳細的描述,距兩位最近有此描述的只有前文引用的孟郊詩中曾寫到“惟余石橋在,獨自淩丹虹”。這首詩的詩名為《爛柯山石橋》,由此可見,跨空石梁(橋)是爛柯山的重要地形、地貌。浙江衢州爛柯山又名石橋山、石室山、懸室阪,主峰如壹座巨大的石橋,石橋下主洞高10米,東西寬30米,南北深20米。而廣東肇慶高要的爛柯山只有爛柯坪、爛柯寺(舊存)等,並無石梁、石橋之類的地形地貌。另據《隋書·經籍誌》、《洞天傳》中稱:“王質者,東陽人也(隋,信安屬東陽)。”宋·張君房《雲笈七簽》說“爛柯山在衢州信安王質隱處,為天下洞山第三十”。此後的眾多典籍則大都認為爛柯山在衢州。更可令人信服的是《誌林》的作者虞喜是浙江余姚人;《述異記》的作者任昉曾在新安(今浙江淳安西)為太守,唐人孟郊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們都生活在浙江,對衢州爛柯山的有關記述應是比較可信的。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王質爛柯”的傳說最令人信服的地點當屬浙江衢州的爛柯山。陳祖德先生稱之為“圍棋仙地”當是名至實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