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賞析
此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壹,原見《宋書。樂誌》,算得上是采蓮詩的鼻祖。主旨在寫良辰美景,行樂得時。清人沈德潛評此詩為“奇格”(《古詩源》卷三)。張玉榖則認為此詩不寫花而只寫葉,意為葉尚且可愛,花更不待言。
大體這種民歌,純屬天籟,最初的創作者未必有意為之,而自然顯現壹片大自然活潑的生機。余冠英先生認為“魚戲蓮葉東”以下四句,可能是“和聲”。前三句由領唱者唱,而後四句為眾人和唱。
此為漢代民歌,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表現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詩歌描繪了江南采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遊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
詩中“田田”,指荷葉茂盛的樣子。
註解
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樂府解題》雲:“《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遊得時也。”後四句用重復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壹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頤的壹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註釋
本篇是壹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詩歌采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以魚兒戲水於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壹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後四句以東、西、南、北並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遊動為依據,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的傳統手法,用在這裏,更令人聯想到采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壹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壹股勃勃生氣,領略到采蓮人內心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