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月的意象歸納整理鑒賞800字

月的意象歸納整理鑒賞800字

“月”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出現最早、使用頻率最高的意象之壹,受到歷代詩人的青睞,成為他們表達某些特定情感的載體。尤其是到了唐代,無論是情感內涵的豐富性,還是藝術表現的獨特性,唐詩中的月意象都比唐前有了顯著的發展。本文擬把唐詩中月意象所積澱的深厚的情感內涵,以及它所具有的藝術特征,作為討論的重點。全文主要由四章組成。 第壹章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月意象研究的綜述。 第二章對唐前詩歌中的月意象的發展流變作出梳理。根據月意象自身的發展情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先秦時期的月意象多以日月並列或對舉的形式出現,獨立性差,實用性很強,與情感的結合不緊密,主要還是作為時間和自然的見證或受日月崇拜的影響而出現,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此壹時期的很多“月”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意象;漢魏時期的月意象開始從日月並列或對舉的格局中獨立出來,但仍然不突出,抒情色彩比起先秦時期的月意象要稍濃壹些,並出現了和相思憂愁等情感的較為穩定的聯系;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月意象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情感內涵除了相思和憂愁,還出現了表現懷古、思鄉、悼亡之情及描畫女性容飾或吟詠女性用物和閨中風情的月意象,與情感的結合更為緊密。舉例說明: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這些古詩中的月亮往往是思鄉的代名詞,是相思之情的載體。   

B、“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悲亢幽怨。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的悲壯雄渾。 這些詩句中的明月蘊涵著邊人的悲愁。   

C、“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該詩名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蘊涵時空的永恒。  

 D、由於月亮的特點是普照天下,有圓有缺,月圓可喻親朋相聚,事情結果圓滿;月缺可喻親朋分離,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恨君不是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宋·呂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這兩個特點來喻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