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文如下:
古往今來,英雄找不到孫仲謀。在亭子裏跳舞,在平臺裏唱歌,風雨總是吹走浪漫的情懷。夕陽照在長滿草樹的草原上,人們說這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率領北伐,收復失地多麽有力啊!
然而,劉王壹龍的兒子劉莉壹龍大獲成功,火速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飛,退回長江北岸,遭受對手的沈重打擊。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還記得揚州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回頭壹看,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誰問,廉頗老得吃不下了?
翻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割據時代的英雄孫仲謀卻不見蹤影。無論是繁華的舞臺,還是男主角的韻味,總是被無情的風雨吹散。夕陽下看到的草樹,老百姓的大街小巷,人們都說奴隸們曾經生活過。過去,他指揮著強大而精密的軍事力量,忍氣吞聲,如虎添翼。
元嘉皇帝是多麽魯莽。他想立下不朽的戰功,結果卻匆匆逃命。他望著北方的追兵,流下了無數的眼淚。我還記得四十三年前,我在硝煙彌漫的揚州路上戰鬥。回頭看真的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的宮殿下,烏鴉的叫聲回應著喧鬧的社鼓。誰會問,廉頗將軍老了,身體還和以前壹樣強壯嗎?
二、創作背景:
《永裕樂靜寇顧北亭懷古》寫於凱西元年,當時辛棄疾66歲。
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定,但擔心韓侜舟輕敵的侵略行為。他認為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決不能貿然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失敗。辛棄疾的觀點並沒有引起南宋官方的重視。他來到京口顧北亭,登高望遠,回首往事,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傑作。
三、思想主題:
作者懷著深深的焦慮和壹腔悲憤寫下了這個詞。在最後壹部影片中,贊揚了在京口建立霸權的孫權和率軍北伐、吞並路虎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壹樣為國家做出貢獻。接下來的影片用反諷的手法表明了劉義隆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國家犯錯誤的立場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