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頌》中“西風”象征革命力量。
《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作。全詩***五節,始終圍繞作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風來加以詠唱。
第壹詩節寫西風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點出破壞者和護持者,這是貫串全詩的兩個主題。
第二詩節用雲、雨、冰雹、閃電來襯托描寫西風的威力。
第三詩節寫西風作用於波浪;第四詩節寫詩人因西風而發生的感慨,詩人向西風說但願自己也像枯葉被風帶走,雖然不像不羈的雨風那樣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壹分猛烈的威力。
在最後壹詩節裏,詩人請求西風幫助他掃去暮氣,把他的詩句傳播到四方,喚醒沈睡的大地。最末兩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預言革命春天即將來臨,給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
詩篇表達了詩人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革命終將勝利和光明未來的熱切希望和堅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全詩氣勢雄闊,境界奇麗宏偉,具有濃郁的革命浪漫主義特色,通篇采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蘊深遠。
擴展資料:
創作的時代背景:
《西風頌》是雪萊“三大頌”詩中的壹首,寫於1819年。當時,歐洲各國的工人運動和革命運動風起雲湧。英國工人階級為了爭取自身的生存權利,正同資產階級展開英勇的鬥爭,搗毀機器和罷工事件接連不斷。
創作靈感:
據雪萊自註稱:“這首詩構思在佛羅倫薩附近阿諾河畔的壹片樹林裏,主要部分也在那裏寫成。那壹天,孕育著壹場暴風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奮的大風集合著常常傾瀉下的滂沱秋雨的雲靄。
果不出所料,雨從日落下起,狂風暴雨裏夾帶著冰雹,並且伴有阿爾卑斯山南地區所特有的氣勢宏偉的電閃雷鳴。”
這滌蕩大地、震撼人間的大自然的雄偉樂章,觸發了詩人的靈感。於是,自然界和人世間的狂風暴雨壹同生起在他的筆下,傾瀉為激昂慷慨的歌,他的最負盛名的抒情短詩《西風頌》就此誕生。
百度百科—西風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