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波德萊爾簡介

波德萊爾簡介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國著名詩人,現代派詩歌的先驅,象征主義文學的鼻祖.他出生於巴黎,六歲喪父,七歲母親改嫁,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壹層陰郁的暗影,產生了“永遠孤獨的命運感”。他生活漂泊無定,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學就讀時成績優異,但不守紀律,後被開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覽群書,生活浪蕩,以至貧困潦倒,他決心以詩歌來探測存在的現象與真意,來完成至深的欲念與想望。他認為,詩人是通過想象看到了宇宙間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感應”,從而達到壹個超越現實的世界,創作出壹種拋棄浪漫主義縱情吟嘆的詩歌,使之成為對人的悲劇命運的抒情體。

波德萊爾 從1841年開始詩歌創作,1857年發表傳世之作《惡之花》。這是壹部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罪惡和世紀病的病態的藝術花朵,是壹部藝術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內容又極其豐富的作品,詩作想象奔放,構思精巧,格律謹嚴,形式完美,同它內容的悲觀、苦悶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在這部殘酷的書中,我註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靈,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詩人寫“惡”,反映了他對於健康、光明甚至“神聖”事物的強烈向往,正如高爾基所說,他“生活在邪惡中,卻熱愛著善良。”可以說,《惡之花》是壹部對腐朽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揭露、控訴,因而也就是進行反抗的作品,同時也是詩人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帶著憂郁、孤憤、病態的心理去追求解脫、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敗的記錄。

波德萊爾 除詩集《惡之花》外,還著有文學和美術評論集《美學管窺》、《浪漫主義藝術》,散文詩集《人工天國》和《巴黎的憂郁》。他還致力於翻譯愛倫.坡的作品。

波德萊爾 的壹生是充滿矛盾、痛苦、反抗和頹廢的壹生,但他不是壹個頹廢的詩人,而只是壹個頹廢時代的詩人。他對這個時代充滿了憤怒和鄙夷,並向往和追求著光明。他的苦悶、憂郁,正是“世紀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他的作品是對資產階級傳統美學觀點的沖擊,他是壹位“強有力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