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五年級古詩《樂遊原》的解釋、分析

五年級古詩《樂遊原》的解釋、分析

《樂遊原》古詩賞析

樂遊原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壹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 詩文解釋

清平的時代有興味是無能,喜愛孤雲的悠閑,喜愛僧侶的寧靜。想要拿著旌麾去湖州上任,在樂遊原上望望昭陵。  詞語解釋

清時有味:時世清平而嗜遊樂。 昭陵:唐太宗陵墓。 詩文賞析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壹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於物”的興體寫法,稱得上是壹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這首詩是作者於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遊覽勝地。

杜牧不但長於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裏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於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於現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中央和藩鎮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都有戰鬥,何嘗算得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壹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雲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壹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壹轉。漢代制度,郡太守壹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於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於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雲去江海。)第四句再轉。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嵏山。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贈白馬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但此詩寫登樂遊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傑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遊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壹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得既深刻,又簡煉;既沈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