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材和叢書分析
本組教材的內容主題是“兒童生活”。圍繞“兒童生活”這壹主題編排了4篇課文和壹個口語交際,壹個語文園地。4篇課文分別是《曹沖稱象》《玲玲的畫》《壹封信》《媽媽睡了》。這4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表現兒童的生活。《曹沖稱象》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通過對曹沖稱象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將曹沖的稱象方法與大臣們的稱象方法進行對比,表現了曹沖善於觀察、愛動腦思考、能大膽表達想法的品質。《玲玲的畫》是壹篇讀後讓人頗受啟發的小故事,篇幅短小卻壹波三折。文章由玲玲和爸爸的對話展開,感受爸爸和藹可親的同時,自然地把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通過爸爸的話揭示出來。《壹封信》記敘了主人公露西思念在國外工作的爸爸,給爸爸寫信的故事,字裏行間透露著真摯、溫暖的親情。《媽媽睡了》講述了媽媽在哄孩子午睡的時候,自己先睡著了。看著熟睡的媽媽,孩子覺得媽媽很美麗,很溫柔,同時也感受到媽媽的辛苦與勞累。通過孩子觀察熟睡中媽媽的舉動,我們感受到了他對媽媽滿滿的愛;而通過孩子觀察時的想象,我們也體會到了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壹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從課後題可以看出,談感受或體會的形式多樣:《曹沖稱象》中針對兩種稱象方法“說說為什麽曹沖的辦法好”;《壹封信》中“露西前後寫的兩封信,妳更喜歡哪壹封?為什麽?”都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談感受或體會。《玲玲的畫》中抓住關鍵句子“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媽媽睡了》中“妳看過家人睡覺的樣子嗎?說壹說”都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或體會。
本單元的另壹個教學重點是“借助詞句,嘗試講述課文內容”。從課後題可以看出,《曹沖稱象》在畫出文中提到的兩種稱象辦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先借助關鍵詞句排序,再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玲玲的畫》要求學生以人物的情緒變化為脈絡,用上“得意、傷心、滿意”三個關鍵詞語講講這個故事;《壹封信》要求學生把第二封信的內容從課文中圈畫出來,再整理成完整的壹封信讀出來;《媽媽睡了》讓學生說說“睡夢中的媽媽”是什麽樣子的。這些課後題著重訓練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提取出的信息進行講述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開始正式進行寫話練習,***安排了三次,分別是紀實類、應用類、想象類。本單元是第壹次正式的寫話練習,安排的是說說寫寫自己喜歡的玩具。教材用指導語加圖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打開思路,並且提示了寫話最基本的要求:“寫在方格紙上”“標點符號也要占壹格”,引導學生註意寫話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階段的寫話,重在培養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書面表達興趣。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自然妙趣》圍繞以上“雙主線”安排了“多彩童年”專題,***有13篇文章(具體見下表),這些文章感情真摯,從兒童視角出發,多方面描繪兒童生活。其中8篇範文閱讀分別與教材中的4篇課文相契合,《善於思考的徐文長》介紹了少年時徐文長“提水巧過橋”和“妙取竹竿上的禮物”兩個故事,表現了徐文長善於思考的特點,在以上兩個故事中都能借助關鍵詞句介紹事情經過,不管是內容主題還是語文要素,都與《曹沖稱象》相契合。《壹碗幸福的湯》中貝拉等媽媽回家時“擔心、高興、幸福”等表示心情的詞語為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和講故事提供了支架,與《玲玲的畫》相契合。《爸爸節》壹文介紹了小主人公給家人過節的事,字裏行間透露著真摯、溫暖的親情,可以通過畫出關鍵詞句來理解文章、讀懂文章,與《壹封信》相契合。詩歌《媽媽的愛》表達了慈母之愛,文中有壹些帶有“的”字的詞組,與《媽媽睡了》在內容主題和語文要素上都很契合。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認識“曹、玲”等66個生字,讀準“朝、重、結、發”4個多音字,會寫“稱、柱”等37個生字,會寫“壹同、柱子”等32個詞語。能正確辨析與運用“圓、園”等同音字。
了解帶“的”字和“動詞+名詞”的詞組的結構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的習慣和興趣。閱讀《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機智勇敢。
3.能針對問題,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能借助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並講講故事。
4.能按順序簡單介紹壹件喜歡的手工作品,繼續培養專心聽講、靜心聽講的好習慣,在聽的過程中,記住主要信息。
5.會用“壹邊……壹邊……”“才”等句式或詞語說句子。寫寫自己喜歡的玩具。學習“在方格紙上寫,標點符號占壹格”等寫話的基本格式要求。
6.積累古詩《小兒垂釣》。學習制作積累卡,交流課內外積累的詞句,初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反思:從課後題可以看出本單元的重點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借助詞句進行復述課文。二年級要求開始進行寫話訓練,類別是:紀實類、應用類、想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