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描寫天山的古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扶欄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誰寫的

描寫天山的古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扶欄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誰寫的

李白《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壹。據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沈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壹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壹乘小轎,壹同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即大名鼎鼎的李龜年。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於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壹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壹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 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喜愛。 (田南池)

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壹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壹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壹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沈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壹”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第壹首,壹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壹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壹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壹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壹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