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與敦煌飛天有關的詩句

與敦煌飛天有關的詩句

1. 關於敦煌飛天仙女詩句

2. 關於敦煌飛天的詩句

關於敦煌飛天仙女詩句 1.急求

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天仙借女雙翅猛。——《弄玉詞二首》年代:唐 作者: 鮑溶

輕盈舞殿三千女,縹緲飛天十二臺。定有仙人來種玉,藍田歸計少徘徊。

——《對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來何必召雲,去何必飛天。我名不為龍,何能雨爾田。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七水車問龍》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飛天上去,鳳簫猶似月中聞。——《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大聖樂》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 辛棄疾

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贈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魯迅

聞道新春恣遊覽,羨君平地作飛仙。——《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攬衣獨立鏡湖邊,風露萬頃秋渺然;開帆詎必入東海,騎鯨便可追飛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我無飛仙術,禦氣周八極;寸步常依人,艱哉萬裏役。

——《初入西州境述懷》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南山有飛仙,來結尋梅社。——《梅花絕句》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雲外飛仙故不遠,喚渠小為駐青鸞。——《秋晚登擬峴望祥符觀》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卻笑飛仙未忘俗,金貂猶著侍中冠。——《題丈人觀道院壁》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秋來漸有佳風月,擬與飛仙日往還。——《幽居》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正令未逐飛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幽居夏日》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雲端不遇飛仙過,誰顧幽人寂寞中。——《早秋》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初無金丹術,何以追飛仙?——《晝睡》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他時定是飛升去,沖破秋空壹點青。 ——《答從叔愈》 年代:唐 作者: 韓湘

飛仙山高邁,遺蹤落清淵。——《寄題琴高臺》 年代:宋 作者: 文天祥

願傳飛仙術,壹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北征》 年代:宋 作者: 陳與義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鶴躚躚》 年代:元 作者: 楊維楨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步虛四章》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 年代:宋 作者: 蘇轍

瀘江東山山更奇,騎鯨飛仙歸未歸。——《題錦浪亭》 年代:宋 作者: 曹叔遠

湖海壹舟須此老,蓬瀛方丈自飛仙。——《寄文潛無咎少遊三學士》 年代:宋 作者: 陳師道

上界足官府,飛升亦何益。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盧山五詠 盧敖洞(圖經雲:敖,秦博士,避》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語君白日飛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 ——《即事》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人人自有飛升骨,平卻心丹是內丹。——《題妙庭觀》 年代:宋 作者: 邊維嶽

2.急求關於仙女飛天或者嫦娥奔月的古詩詞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誌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仿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壹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禦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3.急求

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天仙借女雙翅猛。

——《弄玉詞二首》年代:唐 作者: 鮑溶 輕盈舞殿三千女,縹緲飛天十二臺。定有仙人來種玉,藍田歸計少徘徊。

——《對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來何必召雲,去何必飛天。我名不為龍,何能雨爾田。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七水車問龍》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飛天上去,鳳簫猶似月中聞。——《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

——《大聖樂》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 辛棄疾 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

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贈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魯迅 聞道新春恣遊覽,羨君平地作飛仙。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攬衣獨立鏡湖邊,風露萬頃秋渺然;開帆詎必入東海,騎鯨便可追飛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我無飛仙術,禦氣周八極;寸步常依人,艱哉萬裏役。 ——《初入西州境述懷》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南山有飛仙,來結尋梅社。

——《梅花絕句》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雲外飛仙故不遠,喚渠小為駐青鸞。——《秋晚登擬峴望祥符觀》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卻笑飛仙未忘俗,金貂猶著侍中冠。

——《題丈人觀道院壁》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秋來漸有佳風月,擬與飛仙日往還。——《幽居》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正令未逐飛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幽居夏日》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雲端不遇飛仙過,誰顧幽人寂寞中。——《早秋》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初無金丹術,何以追飛仙?——《晝睡》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他時定是飛升去,沖破秋空壹點青。

——《答從叔愈》 年代:唐 作者: 韓湘 飛仙山高邁,遺蹤落清淵。——《寄題琴高臺》 年代:宋 作者: 文天祥 願傳飛仙術,壹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北征》 年代:宋 作者: 陳與義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鶴躚躚》 年代:元 作者: 楊維楨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

——《步虛四章》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 年代:宋 作者: 蘇轍 瀘江東山山更奇,騎鯨飛仙歸未歸。

——《題錦浪亭》 年代:宋 作者: 曹叔遠 湖海壹舟須此老,蓬瀛方丈自飛仙。——《寄文潛無咎少遊三學士》 年代:宋 作者: 陳師道 上界足官府,飛升亦何益。

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盧山五詠 盧敖洞(圖經雲:敖,秦博士,避》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語君白日飛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

——《即事》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人人自有飛升骨,平卻心丹是內丹。——《題妙庭觀》 年代:宋 作者: 邊維嶽。

4.描寫仙女下凡的唯美古文詩句有

1、《桂殿秋·仙女下》 ——唐代李白

仙女下,董雙成,漢殿夜涼吹玉笙。

曲終卻從仙宮去,萬戶千門惟月明。

譯文:仙女從天而下,在漢朝的宮殿,明月高懸的夜晚吹起了玉笙。壹曲吹完,卻飛往天宮而去,只留下明月照耀下的千家萬戶。

2、《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壹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譯文:華美精巧的樓臺閣被五彩雲霞托起,那裏面體態輕盈柔美的仙女數之不盡。當中有壹個人字太真,肌膚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楊玉環。

3、《清平調·其壹》——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妳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妳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妳的美真像仙女壹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妳,那麽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妳的容顏。

4、《雜曲歌辭·妾薄命》——唐代武平

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壹笑勝星華。

譯文:輕羅小扇就像壹朵優雅的白蘭花,她的纖腰上裹著用玉裝飾的錦帶舞動著來自天上的輕紗。讓人覺得她是來自天上的仙女,而她回眸壹笑時的燦爛更勝過繁星的光華。

5、《月中仙女驂鸞圖》——元代葉颙

雲邊仙女夜驂鸞,月下霓裳舞袖寬。

吹徹紫簫風露下,玉容玄發不勝寒。

譯文:雲邊的仙女在夜晚駕馭鸞鳥雲遊,月下長袖款款,跳著《霓裳曲》。吹動紫簫,金風玉露相逢。如玉的面容漆黑的頭發,也禁不住這樣的寒冷。

5.描寫仙女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仙女的詩詞有:

1:有美壹人,自天來此。顏如琬琰,眉似遠山。靜若秋蘭,觀之如畫。動如春燕,恰似飛天(敦煌——飛天)。

2:態生兩靨之愁,嬌襲壹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壹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3、壹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4、明眸皓齒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5、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壹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闌幹。

6、輕盈舞殿三千女,縹緲飛天十二臺。定有仙人來種玉,藍田歸計少徘徊。

——《對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7、香魄已飛天上去,鳳簫猶似月中聞。——《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8、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 辛棄疾

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贈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魯迅

聞道新春恣遊覽,羨君平地作飛仙。——《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攬衣獨立鏡湖邊,風露萬頃秋渺然;開帆詎必入東海,騎鯨便可追飛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

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最是那回眸壹笑,萬般風情繞眉梢。

香腮染赤,耳墜明珠直搖曳。

雲鬢浸墨,頭插鳳釵要飛翔。

6.求描寫敦煌的七絕名句,如“卷軸散溢孤香遠,壹度狂沙幾飛天”之類

《反彈琵琶飛天舞》

反手撥弦自在彈,盛唐流韻裊千年。

莫高窟壁飛天舞,今獻西安貴胄看。

梨園興盛起開元,燕舞鶯歌醉欲仙。

唐室風流今日再,琵琶聲裏夢飛天。

歲月流沙踏作塵,喧囂歷史樂留痕。

為從樂舞邀恩寵,歡快歌喉苦澀心。

為誰歡喜為誰愁?鈴顫弦驚媚眼羞。

蟬翼妝披妖隱露,琵琶舞韻搶風頭。

滑玉嫩脂通體香,風情萬種覲明皇。

三千寵愛傳獨擅,誰問貴妃心底傷?

春宵詩

劉孝先

夜樓明月弦。 露下百花鮮。

情多意不設。 啼罷未歸眠。

敦煌定若遠。 壹信動經年。

7.關於敦煌的古詩詞

1、敦煌太守才且賢(唐·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

2、敦煌耆舊鬢皓然(唐·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

3、將軍尋已戍敦煌(唐·徐鉉·《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4、將軍尋已戍敦煌(宋·徐鉉·《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5、河東二柳敦煌索(明·王惟儉·《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6、敦煌水涸龍駒伏(明·夢觀法師·《題任少監百馬圖》)

7、萬裏敦煌道(明·王偁·《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8、敦煌鐘鼓車(明·王稚登·《七十初度漫賦二十六韻》)

9、敦煌壯士抱戈泣(明·曾棨·《敦煌曲》)

10、過得敦煌是酒泉(明·鄭居貞·《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

11、囊盛莫致敦煌種(明·朱曰藩·《燕薁引》)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關於敦煌飛天的詩句 1. 描寫飛天的詩句

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天仙借女雙翅猛.——《弄玉詞二首》年代:唐 作者: 鮑溶

輕盈舞殿三千女,縹緲飛天十二臺.定有仙人來種玉,藍田歸計少徘徊.

——《對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來何必召雲,去何必飛天.我名不為龍,何能雨爾田.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七水車問龍》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飛天上去,鳳簫猶似月中聞.——《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大聖樂》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 辛棄疾

2. 有關飛天畫的優美詩句

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凈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征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壹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壹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的復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壹個善歌,壹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翺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裏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壹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壹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壹體,已無法分辯了。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壹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樂伎。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壹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壹,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翺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壹個奇跡。

3. 描寫敦煌飛天的文章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

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中說,“總計4500余身”。

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現將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和時代特點概述如下:編輯本段壹、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 佛教中把化生到凈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

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

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征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

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 ,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壹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壹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的復合體。

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

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壹個善歌,壹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

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

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

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翺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

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裏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 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壹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壹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

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壹體,已無法分辯了。

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壹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壹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

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壹,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

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翺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壹個奇跡。

編輯本段二、敦煌飛天的時代特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懷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藝術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和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

壹千余年間的敦煌飛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變發展的歷史。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壹致,分為四個階段: 1、興起時期。

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約170余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壹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

莫高窟北涼時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中,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的頭上。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孬,頭束圓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半裸,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於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梁、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

由於莫高窟初建時,敦煌地區的畫師畫工尚不熟悉佛教題材和外來藝術,處於摹仿階段,運筆豪放,大膽著色,顯得粗獷樸拙。 莫高窟現存北涼石窟只有三個。

最具有北涼風格特點的飛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畫主體人物上方。

4. 關於飛天的詩

難道真的厭倦了這凡塵

就這樣飄飄羽去

雲為裳

霧為紗

在何處的山巔采露為泉

飼鹿牧鶴

朝霞中為何還看見妳

羞紅的臉龐

和沐露的霓裳

那壹曲空靈的采仙子

是出自妳的玉笛?

在壹個尋聲而來的背影中

妳卻落下壹滴淚水成泉

壹轉身飛在鳴沙山的壁畫上

擺起壹個千古的舞姿

微笑著

在眾多的遊人中

尋找壹個前世的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