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臧克家建國後寫的第壹首詩,曾傳誦壹時,至今生命不衰。這首詩是詩人於1949年10月19日參加魯迅逝世30周年紀念活動所寫的。它以質樸的語言、熾烈的情感,強烈的對比,鮮明的形象,表現了具有深刻哲理意義的主題:"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雖死猶生;"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雖生猶死。這是壹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雖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它提出的問題,概括的歷史的、社會的、人生的內容,都是重大、深刻和豐富的,帶有普遍性。全詩***七節,包括三層含義。第壹層,是全詩的"綱",是詩人提出的總命題。第二層以強烈的愛憎感情,鮮明的對比手法,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的態度,對理想不同的追求,對人生不同的目的對比中,表現魯迅高尚的品德與偉大的抱負。第三層從人民對待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歸納出各自不同的結局。這首詩采用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從而使對比產生更大效果。詩的語言凝練、含蓄,比喻貼切、形象,詩情與哲理達到有機融合,產生了很大藝術效果。
臧克家的詩多以富有社會意義的生活片斷構思詩的意境,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的特點,註重煉字煉意,追求音調上的自然和諧,讓讀者從咀嚼和回味中體會詩人深沈的感情,形成了壹種詩句樸素、含蓄、精練而又詩體自由的獨特風格。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是他的那些短詩,篇幅短小,但有很大的概括力。他也曾寫過些長詩,雖有"博大雄健"的追求,也顯得較有氣魄,但藝術上往往不如他的短詩那樣凝練、集中、富於感染力,似乎並不能代表他詩作的藝術個性。但作為壹名詩人,他是優秀的。聞壹多曾在《烙印》的序文裏說:"克家的詩,沒有壹首不具有壹種極頂真的生活意義。"這句話可說明他大部分詩歌的價值。詩人辛勤、嚴肅地創作了四十多年,為我國新詩的發展作出了優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