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1壹、創設情境
1、找春天
師:同學們,在這節課的壹開始老師要先問大家壹個問題:大家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學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麽樣子呢?讓我們在《春天在哪裏》的歌聲中去尋找春天,看看是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壹樣呢。(播放音樂)
學生用詞語,句子來描述春天。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說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話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到處都是壹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2、引導學生對古詩新唱的認識
剛才大家壹起跟著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裏》,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來贊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種新的唱法:(出示古詩新唱)。同學們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學習中有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歌唱形式?對,以前學過的《詠鵝》《遊子吟》都是這種詩與歌的完美結合。那好,既然今天這節課的主題是“春”,那大家先回顧下以前學過的哪些古詩是贊美春天的呢?
3、學生舉例。讓學生分別朗誦學過的古詩
現在就讓我們來學唱這首根據家喻戶曉的唐詩改編的歌曲——《春曉》。
二、古詩新唱《春曉》
(壹)聽賞歌曲
1、初次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播放音樂)
提出欣賞要求:在這首歌曲裏面,妳覺得與平常學過的歌曲有什麽不壹樣呢?
再提出問題:為什麽作曲家要把合唱與古詩朗誦融合在壹起呢?這樣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呢?
2、帶著問題再次聽賞《春曉》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
(二)按節奏朗誦古詩
1、教師領讀,學生模仿。
2、小組練習,教師巡視。
(三)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歌曲旋律,學生可用“嗚”哼唱旋律。(要求:隨節奏晃動身體,感受節奏的平穩,速度要徐緩,曲調要流暢、柔美)
2、難點解決:
(1)感受歌曲第二樂段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旋律如春風輕輕吹拂。發“嗚”哼唱旋律。學生模仿,教師示範。
(2)加入古詩朗誦
(3)結尾句的學習,自由延長,聲音越來越弱,切分節奏表現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動作豐富表演。
加入動作:聽、搖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聽)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搖頭)
***同演唱歌曲《春曉》並加入動作。
4、合伴奏演唱,加動作,分配演唱角色。
(四)古詩新唱(舉壹反三)
任選壹首符合該旋律意境的五言絕句進行演唱練習。小組比賽。
三、總結歸納
《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2教學內容:
1、聆聽和演出《春曉》,
2、學會三角鐵的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學目標
1、聆聽歌曲《春曉》(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並能根據《春曉》的意境配伴奏。
3、對比感受兩首《春曉》的不同(合唱版、齊唱版),學會演唱,在演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在學習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三角鐵探究學習。
教學難點:能根據歌曲意境編配伴奏,並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教學方法:演唱法、編創法、聆聽法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會背誦很多古詩,其中有壹首關於春天的古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說說看,是哪什麽題目?——《春曉》。
2、學生填詞:讓我們跟著詩人孟浩然來到壹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春天天氣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連天亮了都不知道呢!於是他寫道:(春眠不覺曉)朦朦朧朧中,他聽見到處都是歡樂的鳥鳴,他欣喜地吟誦道:(處處聞啼鳥)當看到滿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嘆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學生有節奏的朗誦《春曉》。
4、小朋友非常喜歡這首古詩,很多音樂家、作曲家也喜歡這首古詩,他們給這首古詩編創了很優美動聽的旋律,使古詩變成了好聽的歌曲。我們壹起來聽聽以歌曲形式出現的《春曉》,給這個冬天帶來壹點春天的氣息。
二、聆聽《春曉》(合唱版)
1、初聽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麽樣的?情緒是怎麽樣的?(歌聲充滿熱情、活潑流暢)
2、復聽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詩的演唱還有“啦”,讓我們跟著歌曲來進行表演。古詩演唱的地方請妳輕輕地跟著音樂哼唱,“啦”的地方請妳跟著音樂來拍壹拍手。
三、學唱《春曉》(齊唱版)
1、導入:
剛才我們聽的《春曉》是很活潑歡快的,現在請妳再來聽聽這首《春曉》,它的速度有什麽變化?
2、初聽歌曲
《春曉》快速度唱起來和慢速度唱起來有什麽不壹樣?(速度平穩,抒情優美)
(1)學唱第壹、二樂句
我們壹起來唱唱歌曲,妳來唱第壹、二句,我來唱第三、四句。
(2)學唱第三、四樂句
我們換壹換,我來唱第壹、二句,妳來唱第三、四句。註意“來”,它特別長。
3、復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妳覺得要怎麽演唱歌曲更好聽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註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大聲喊唱,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1、認識三角鐵的聲音特點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鐵為《春曉》伴奏(在歌曲的長音處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音樂是壹首詩,音樂是壹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又有著詩情畫意。現在讓我們閉上雙眼,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是我希望妳們用歌聲唱出妳們心中的畫卷,唱出妳們心中的詩篇,我就是妳們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妳們歌聲中的詩情畫意!
六、課堂小結:
每壹句詩就是壹幅畫,每壹串音符又是壹首詩,詩人用優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壹串串音符帶我們走入了美妙的世界。感謝同學們,妳們的歌聲又壹次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後,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3壹、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
壹課時。
五、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幾篇課文,妳們覺得春天怎麽樣?能用四個字的成語說說嗎?(如:百花齊放、萬物復蘇)
2、師:是啊,古人也很喜歡春天,寫了好多好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壹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曉》。大家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播放孟浩然的圖片,是啊,這首詩就是由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
3、板書課題:春曉,指名學生讀,並讓學生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麽時候的?從而進行解題,“曉”是早晨的意思,因此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師: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這首古詩了,現在老師就來檢查同學們預習得怎麽樣了?
①指名學生讀。
②全班齊讀。
2、師:現在老師把課文當中的生字寶寶請到黑板上了,我們壹起去跟它們打招呼吧。課件出示“我會認”的字。
①指名學生讀生字。
②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③進行詞語認讀遊戲:出示“睡眠、到處、新聞、聞見”等詞語讓全班同學進行認讀。
④全班再次齊讀古詩。
(三)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1、師:同學們春天百花齊放,鳥兒飛來飛去,詩人睡得可香啦,連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誰把他叫醒的呢?原來是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他突然記起昨天晚上聽到的刮風下雨的聲音。花園裏的花開得那麽好,被風吹了壹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師邊讀邊指導學生看圖。
2、師:那麽詩人是怎樣來寫這麽壹幅畫的呢,我們就壹起來讀讀這首詩。
(1)學習壹、二兩句詩。
①學生自由讀這兩句詩。
②師:春天的早晨,睡得多麽舒服,壹醒來就聽到美麗的鳥叫聲,心情真舒暢啊!誰能帶著這種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
③學生試著高興地讀這兩句,接著再指名讀,齊讀。
(2)學習三、四句。
①師範讀,學生再跟讀。
②師:我們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裏就覺得很可可讀得輕壹些,慢壹些。
④學生試讀,再全班齊讀。
(3)學生試背全詩。
3、導背。
①看圖試背,指名背。
②全班齊背。
4、配樂朗讀古詩。
(四)指導書寫“古、聲、多”
1、出示三個生字,學生認讀,並對生字進行組詞。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分別要註意什麽?
3、老師範寫,學生描紅並書寫兩個生字。
4、展示評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春曉》。
2、古、聲、多各寫兩行。
《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4壹、當今音樂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育往往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塞到學生的大腦中,使學生的欣賞過程變成了對教師知識經驗的機械復制,剝奪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思想像從壹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壹樣,毫無自主性和創新性,本來趣味橫生的音樂欣賞課變成了毫無意思的政治理論課。
二、音樂欣賞課教案《春曉》進行分析
下面我們就以音樂欣賞課教案《春曉》為範例,對它的每壹個教學環節進行分析,來了解壹下在新課程標準引導下的現代音樂欣賞課教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
(壹)座位編排
本教案在座位編排上采用扇型小組式排列法,也許有些教師會對這壹環節不屑壹顧,還有些教師甚至根本就沒有註意過這壹環節,殊不知這壹環節正是上好壹節音樂課的關鍵所在。
在以往,甚至是在現在,有些音樂教師的課堂上仍存在著教師在講臺上講,不顧學生的感受,不顧教學質量,完全淩駕於學生和課堂之上的現象。其實壹切問題都源自“講臺”。壹個三尺高的講臺,不僅讓學生對教師又敬又怕,甚至覺得教師是遙不可及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走下講臺,尤其是在音樂課上。像教案《春曉》中的座位安排就非常得當。“壹領眾圍”的座位安排使學生在心理上變的輕松自在,與教師的距離也拉近了。
這樣的座位安排,更有利於教師成為學生研究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並隨時充當學生的“後勤部長”,為學生提供所需的研究資料,並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驗證各種假設,體驗作品。
(二)導入
有了好的座位編排,更要有壹個好的課堂導入。有了好的導入就等於成功了壹半。好的欣賞課教學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為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將學生的註意力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更能讓壹節音樂欣賞課氣氛昂然,博得滿堂彩。
教案《春曉》的課堂導入嚴格針對音樂教學內容而設計,使課堂導入建立在與所教授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教師首先讓學生欣賞壹幅唐詩《春曉》圖,並請同學們壹起朗誦壹遍彩圖上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曉》,在此基礎上,請壹位同學講述《春曉》的含義,並由此引出了藝術歌曲《春曉》。教案《春曉》利用對以往所學古詩的回顧,又請同學們對古詩的含義進行了描述,這樣的課堂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是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培養起來的`,而活躍的課堂氣氛和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有益於學生在接下來的音樂欣賞過程中迅速的“進入音樂”,更有助於他們用心去聆聽音樂。
(三)授新課
1、簡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
在正式欣賞歌曲之前,先把作品的有關情況介紹給學生是非常必要的,教案《春曉》在這個環節上設計的非常得當,它不僅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藝術歌曲等知識點進行了精煉的講解,而且還及時的為這個環節設計了幾個小問題,加以提問,這樣的設計無形中又加固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我國古代學者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是開發思維迷宮的鑰匙。
2、聽賞《春曉》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壹切實踐活動都必須依賴聽覺,只有通過認真的聆聽音樂,才能初步的了解並感受音樂美、旋律美、節奏美和風格美。
教案《春曉》在聆聽之前先有意識、有目的的根據欣賞內容給學生提出壹些簡單的,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歌曲的基本情緒是怎樣的?聽後有什麽感受?詞與曲的結合有什麽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問題提的雖然非常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註的聽,使學生的思維也因此而變的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的直覺性,加強了對音樂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3、復聽並小聲哼唱
當然,音樂欣賞是不能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的,還必須進壹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所以在教案《春曉》中,在學生復聽並小聲哼唱之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壹些物品(紙、彩筆、塑料袋、礦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紅色皺紋紙、剪刀、小錄音機、有伴奏的音樂磁帶等)這些看似與《春曉》這首藝術歌曲毫不相關的物品,卻在老師的問題中起到了不同凡響的作用,教師提問:“除了欣賞和哼唱之外,我們還可以用什麽樣的方式來創作表現《春曉》的意境呢?”老師在提問時,要求大家分組討論,人人參與,這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4、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回指導,聯系生活實際創作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適當的加入同學們的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所教新課的理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在有計劃有組織的前提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自行創新活動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這樣有助於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同提高。同時,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另壹方面,教師切忌將道具推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會造成學生“活動”雜亂,動手和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適當的給他們提供壹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但也不可將教師的思路強加於學生。總而言之,教師在這個環節只是做學生的顧問,而不能代勞。在這方面教案《春曉》做的就很恰當。
5、學生分組展示表演
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大師卡爾·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奧爾夫教學法不把理論作先導,而是讓學生從遊戲中探索,去嘗試,去感知音樂,而教案《春曉》就從此基礎上出發,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做遊戲,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創作表現《春曉》的意境。
《春曉》小學壹年級音樂教案5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壹步學習的願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體會不同的速度對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所產生的作用。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教學重點、難點:
1、八分休止符的運用。
2、附點節奏的演唱。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聽過《春天在哪裏》這首歌嗎?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裏》。
2、同學們,春天是壹年四季中最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春天是那樣的美,到處是萬紫千紅,到處是花紅柳綠,哪位同學能夠用妳的歌聲來表現春天呢?
——讓學生自由演唱。
3、剛才大家演唱了贊美春天的歌曲,還有哪些同學能夠吟誦贊。
美春天的古詩呢?
三、古詩文化
1、剛才有位同學吟誦了《春曉》這首詩,妳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讓我們***同來感受這美妙的詩句吧!
——師生***同誦讀古詩。
2、提問:讀了這首詩,妳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生自由回答。
3、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麽美麗的春光,我們的詩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覺曉,……”
——師配樂朗誦。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壹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範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1)歌曲的四個休止符處加上四個動作:聽、聽、看、搖頭。
2)最後壹句附點節奏。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壹遍。
五、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後說壹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麽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六、小結
感謝全體同學,妳們的歌聲又壹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後,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齊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