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承載著對我國民族 傳統 文化 的發揚,那麽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 方法 ?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古詩詞 教學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壹、了解寫作背景,領會詩境
文學作品是作者將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合而為壹後的體現,所以,不論遇到古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要想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略其中的文化韻味,必定要考慮作者的寫作背景。如果離開對應的時代來分析作者的作品,即使是名著,最終的解析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為小學生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壹下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所處時代的概貌等,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時,來體會其創作思想。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很快地帶領學生置身於詩人所處的情境,與之感同身受,既能讓學生快速地熟悉詩歌的內容,還能深刻地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走進詩人、了解詩人。
二、品詞析句,體味詩情
1.標記重點詞語詩歌是對語言的升華,壹字壹句都飽含詩人的情感,遣詞 造句 只為達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註重整體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釋,反倒會失去古詩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課標著重強調要考查:“是否能憑借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所謂的標準答案,加上教師的過多講解,大多會使古詩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發揮 想象力 ,根據作者的中心思想來體味詩情。
2.發揮想象古詩的篇幅不長,但其中飽含詩人的心血,是詩人積累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教師在講授古詩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循著詩歌所描繪的內容發揮想象,勾勒出情境。就拿《春日偶成》這首詩來說吧,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輕輕誦讀這首詩,然後根據自己的生活 經驗 來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春遊景象:在惠風和暢、楊柳輕舞的日子裏,詩人於午前漫步穿梭於山水之間,鮮花遍地,流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壹來,學生就像置身其中,與詩人壹同行走。此時,讓學生再次誦讀詩句,感受詩人春遊時的愉悅心情。
三、創設情境,感悟詩韻
古詩本來就韻味十足,教師在教授的時候要註意方式方法,不可壹味地灌輸,要多角度、多 渠道 到地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情境,從而感受詞詩中優美的韻律和豐富的情感。具體方法如下:
1.介紹作者背景每首詩都有作者,那麽每個作者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然後再根據作者創作時的心情來展開想象。
如《遊子吟》這首詩,由於年代久遠,學生無法從現在的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處的生活環境,所以,可以給學生講講《孟母三遷》的 故事 ,讓他們體會壹下母愛的偉大。這裏必須強調壹下,介紹作者的情況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地把握詩歌,切不可顧此失彼,要有重點地講授詩歌內容。
2.聯系現實生活生活實踐是學生了解詩人的途徑之壹,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事物與詩歌中提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如,袁枚所作的《所見》,其中描繪的就是牧童騎牛高歌的場景,忽然歌聲戛然而止,原來這位牧童正在捕蟬。詩歌的內容通俗易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想象自己幹這些事情時的場景,盡情感受詩中的畫面美。
3.運用直觀形象受制於古詩的課堂教學,所以,無法讓學生觀賞實景實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圖畫、文字和聲音結合在壹起,讓學生仿佛置身其境,從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與思想。4.豐富情感想象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發揮對詩中情境的想象。這樣壹來,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快速地學會古詩,感受其中的情境美。
總的來說,古詩教學應從整體把握,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了解詩人,體會詩情,感受詩歌美。多元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學好知識,還能提升其欣賞能力和文學品味,從而進壹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對語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語言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古詩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本堂課程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小學生找到學習古詩的感覺。
此外,當教師運用圖片、音樂等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古詩教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氣氛渲染作用,幫助小學生盡快進入狀態,降低其對古詩理解的難度。
同時,在教師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古詩的學習當中。例如,在講解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可運用教學設備,播放自然界當中湍急的水流那種氣勢磅礴的聲音,並在這種聲音之下有節奏地將古詩文進行朗讀,使得小學生能夠對該詩文擁有壹定的感受。
之後,教師應再運用圖片等形式,對當時所描繪的山川的險峻、河流的洶湧等進行再現,使得小學生能夠對當時的景象擁有深刻的認識。此時,教師再對詩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則能夠大大降低小學生對該詩文理解的難度。
二、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之壹。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古詩的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幫助。壹般而言,筆者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其壹,誦讀法。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小學生首先將古詩默讀壹遍,對其中的生字詞進行標註。之後再經過誦讀以及筆者的講解,使得小學生能夠對古詩當中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在此之後,筆者將會要求小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其二,比較法。
在筆者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將壹類的古詩進行系統教學。例如,描寫祖國山川河流的詩文,如《望廬山瀑布》;表達對友人依依不舍的詩文,如《贈汪倫》《別董大》等。
通過對壹類詩文的系統教學,能夠在擴大小學生古詩積累量的同時,實現其視野的開闊;其三,激勵法。筆者在對古詩部分的教學進行到壹定程度之後,將會組織班級內的小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該比賽通常以不同的主題舉辦,如按詩人劃分、按朝代劃分、按類型劃分等。
三、加強古詩的美學 教育
古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澱,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單單對其表現手法等進行學習,同時還應對其所蘊含的美進行品味。因此,加強古詩教育當中美學的教育,對小學生掌握古詩有著積極的幫助。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註重以下四個方面的美學教育:其壹,自然美。
我國的古詩當中,部分古詩所表達出的含義是對我國大好河山的贊美。通過詩人賦有文采的筆下,這些山水仿佛被賦予生命壹樣,活靈活現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使得人們能夠對自然界之美產生感嘆,並激發我們對大好河山的珍惜之情;其二,語言美。古詩當中的文字富含美的韻味。
通過文字的形式將韻律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又例如劉禹錫的“病樹前頭萬木春”;其三,品格美。詩人在古詩的創作之時,均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通過對這短短兩句話的反復品讀,就能夠體會到當時曹操的人雖年老,雄心仍在的氣魄,從而能夠給現代的小學生以激勵,鼓勵其在少年之時就應樹立遠大的理想且為之奮鬥不息;其四,心靈美。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其審美能力尚不完善,而學習古詩正可以彌補這壹不足。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通過對該詩文的學習,能夠教會小學生應珍惜友情;又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壹詩進行學習時,應激發小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當中,教師應在營造良好的氛圍之下,指導小學生通過有節奏的朗誦,體會到古詩當中的韻律,了解當時的作者的思想,真正掌握古詩的精髓,提高小學生古詩的學習效果。
3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壹、了解詩人,知曉背景
在學習古詩詞之前,應該讓學生在課下預先查找與古詩詞和作者相關的資料,為課上古詩的學習做鋪墊。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去挖掘課外的知識,從而增加對古詩詞、對詩人有更多的好奇,產生更多的學習的興趣。並且,教師還要註意指導學生搜集資料的方向性和選擇性,要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有助於理解古詩詞的資料。
這個 課前預習 的任務,既為課堂上對古詩詞的學習打下了更好更堅實的基礎,而且讓學生在自己學習和發掘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還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對詩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後,教師還應解釋題目。這壹部分會涉及到作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
在解釋詩題的時候,加入對各朝代代表性詩人的講解,豐富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比如,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就要著重介紹詩人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這個人,大方而又爽朗,喜歡飲酒與作詩,也喜歡交朋友,為人十分灑脫。對他的生平經歷,以及他的寫作風格,生活背景都加以介紹和擴展,讓學生們對詩人和他的作品產生更多的興趣。
二、賞讀古詩,走入詩境
古詩往往短小精悍,盡管字數有限,但所表達的詩詞意境和思想感情卻往往是意味無窮,並且可以讓人慢慢回味的。古詩有著高度濃縮的內容,並且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有時候,壹些古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難懂的,並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詩的意思,要真正進入詩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簡單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盡管他們能把古詩背誦下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對古詩產生興趣,所以也就不能獲得從古詩中的美的熏陶,也無法提高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途徑,來創設更多不同的情境,借此來把古詩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壹些,這樣,學生也會對古詩的學習更加有興趣,自然在理解上也會更容易。
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鳴,也能夠更好地融入進古詩的意境。另壹種方式是將圖畫與古詩結合,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利用畫面感引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興趣。畢竟,小學生喜歡畫畫,基於這壹特點,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古詩的理解上畫壹幅詩意圖,來表現古詩的內容以及意境。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們進行比賽,以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利用遊戲和比賽的形式,類似古詩句接龍遊戲、詩句背誦搶答等等,讓學生們在遊戲當中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把古詩更快更好地背誦下來。
例如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古詩描繪的畫面,想象是怎樣的“白日”是如何“依山盡”,“黃河”又是怎樣“入海流”,然後根據自己想象出的畫面畫壹幅詩意圖,小組幾個同學可以壹起討論,看哪位同學畫的意境更與古詩相符,更能表達出作者的詩意。
三、咬文嚼字,體味詩意
古詩的美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數堆砌的,相反的,古詩文字精煉,詩句中的每壹個字都是經過仔細推敲而來的,精致而富有內涵。古詩具有朦朧美,需要我們反復體味反復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詩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詩當中的意境美。教師壹定要註意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才能使學生領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真正地領悟到古詩之中美妙的意境,畢竟有些時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教學的技巧,應自然壹些,順著古詩的意境來分析體味詩句,否則不但破壞了古詩的美感,而且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應把握每首詩本身不同的特點,從每壹個詞、每壹個字出發,在對字詞有壹個準確的理解基礎上,啟發並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
教師要註意,講授古詩時應富含飽滿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帶入其中,從而觸發學生的同感,使學生壹同進入或是喜悅或是傷感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當中,要註意自己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等都要富於感情,緊扣古詩的主題與思想感情。
比如,在學習《題西林壁》這首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義,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多張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照片,這樣,把廬山在各個方向、各個角度不同的姿態與魅力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正面、側面、遠觀、近觀,廬山的各種形態,各種美感都讓學生得到真切的體會,再引出問題,“為什麽作者會說他無法看清廬山真面目呢?”讓學生們反復閱讀古詩,結合所看的廬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數孩子壹下子領悟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古詩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壹,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古詩詞的教學不僅僅是對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領略和體悟,更是對文化的傳承與維護。讓學生們在古詩的學習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詩的意蘊,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
4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壹、課堂講解簡單化
小學生還處在智力發展階段,理解力、註意力、 記憶力 等都未達到成年人水平,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有壹定的難度,因此小學語文課本裏的古詩詞的內容故事都是非常簡單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古詩的研究意義更加在於詩詞的創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級別的中的研究,通常會研究詩詞作者的時代背景,會研究當時是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
同樣,在小學的教育中,由於學生的思想認知還無法達到所應有的深度,但是教師同樣可以將時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紹。例如在講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的時候,可以講解作者實在怎樣的情況之下創作的這首詩。
接著引申出作者王維當時為何對被貶,同時向學生提及當時的歷史小故事,增加學生對於這篇古詩的熱愛度,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細致的掌握這首古詩的含義,同時方便背誦記憶。
在為小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時,壹定要化繁為簡,通俗易懂,給他們舉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把古詩詞的意境和魅力帶給小朋友,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中華文明傳承給下壹代,讓中華文明的根深深紮下去。
二、教課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國雖然近年來壹直提倡素質教育,可是中國式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端,為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壹些考試只能全身心的投身於備考知識的講解和強化,壹味地讓學生背誦和默寫,可是死記硬背卻不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只註重應試考試成績,而不註重學生是否真的會靈活作用,活學活用。
“把這些都背熟了”,這是中國學生經常能聽到的話,老師們總是把它掛在嘴邊。對於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只會增加小學生的厭煩感,尤其是小學生,就更加不願意去背誦。
教師可以設計比賽的形式,同樣是布置作業,但是告訴同學們明天會是壹個趣味比賽,這樣的效果就不會只是增加了學生大腦的記憶負擔,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懷,而是學生會從內心願意接受並背誦這首古詩了。
三、聯系生活,再現情節和趣味
小學古詩詞讀者是小學生,因此要啟發學生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教授《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的時候,其中在講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時候,可以配合幻燈片的放映,讓學生通過眼睛的直觀感受來理解詩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畫面。
同樣,教師的在課堂的具體教書過程中,還可以提問學生“有誰見過荷花”,“在什麽時候”等問題,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學生自己闡述對於荷花的理解,同時可以講解荷花的花語,同時與本詩向對應。呆板的教學,學生不會引起***鳴,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呈現給學生,學生會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 反思 ,努力接受。
四、開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畫畫遠比寫字要容易的多,他們能更容易的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心中理解的詩的樣子,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畫出來的畫向他們解釋詩的含義,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學生根據理解的詩歌內容進行舞臺表演,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可以將課本知識活動形式話,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死板,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與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學習詩詞,更加有助於學生對於中華古詩詞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