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春曉的作者是孟浩然。
壹、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 《春曉》。
二、翻譯:
春日裏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昨天夜裏風聲雨聲壹直不斷,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三、註釋:
1、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2、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3、啼鳥:鳥的啼叫聲。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賞析以及作者介紹:
1、賞析: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
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壹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2、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壹說名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
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因放還未仕,曾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壹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