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代人對月亮的 美好遐想

古代人對月亮的 美好遐想

月的遐想

1.月的遐想

皎潔的月光靜靜地灑向大地,給大地渡上了壹層迷人的銀色。遠山、近樹、房屋、池水......都在這銀色的月光下靜著晚飯後,人們坐在月光下,伴著拂面的微風,不斷發出陣陣爽郎的笑聲。

我壹個人在月光下靜靜地漫步,沐浴著清幽地月光,任憑那徐徐地微風吹起頭發,在我臉上撩來撩去,這時我好像進入幻想的境界,產生了對月的遐想。月亮是那麽安靜地掛在天空中,卻可以引起無數身處異鄉之人的思鄉之情。雖然看到的是同壹輪月亮,但是仍會覺“月 是故鄉明”。在中秋佳節,天上的那壹輪滿月,往往更讓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人們說“人月兩團圓”,而又有那麽多遊子在這時卻不能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這就是為什麽會有“獨

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了,為什麽會有人說“明月何時照我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為什麽蘇東坡會有把人和月聯想到壹起,那是因為月亮的陰晴圓缺就像人生壹樣充滿了離別的愁苦,相聚時的歡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間是壹幅充滿著悲歡離合的圖畫,天上呢,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那兒是不是和人間壹樣,或許比人間要幸福美滿多,上面的神仙過著的是無憂無慮的生活。

月亮有壹種獨特的美,它所發出的光芒是那麽溫和、柔美, 那就是有那麽多人喜歡看月亮,特別是在海邊,有句詩說得好“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人們喜歡看到月亮升起時那萬籟俱寂的美景。月亮就像是壹個玉盤,它倒映在水中,淘氣的小孩朝著水中扔石子,“咚”,玉盤破碎了,但水面平靜下來後,又恢復了原樣,還是那麽明亮。月亮在陰天時候會躲進雲裏,這時它也許在傷心,天上落下的雨是它的眼淚,它為什麽哭呢,也許是因為它的倒影碎吧。風大了,我感到有壹點涼意,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現實,擡起頭看看天上的月亮,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2.月的遐想

月亮,壹個古老的故事,她記載著從遠古到現在的歷史,是壹部具有豐富知識的古書。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詩人對月懷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的“把酒天問青天”;後唐的李後主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感嘆中,後唐灰飛湮滅;李白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在傳說中,也有許多是關於月亮的:嫦峨偷吃仙藥,飛上月球,不知現在,吳剛是否還在不停地砍著桂花樹,嫦娥是否還守著空寂的廣寒宮;天狗食月,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恐慌……

這就是月亮,帶著皎潔的月光,淡淡地散發著光芒,幾乎看不出壹點瑕疵。月亮就是

這樣,是被人們認為是最聖潔、最美麗的象征,她沒有太陽那樣熱情,也沒有地球那樣偉大,但她那淡淡的光芒卻好象是溫柔的眼光,照亮夜間行走的人們。因此人們總是喜歡月亮,以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她也總能很好地表達出詩人的心情。可能她也在埋怨,因為她不會發光,只有借助太陽的光芒才能把光帶給人類,所以她也很自卑吧。

人難道不是這樣嗎?有的人也像月亮壹樣無奈。譬如那些被大人們所關註的小寶貝,什麽事都不讓他們幹。當孩子要求幹時,又怕他們受苦受累,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雖然疼孩子是壹件好事,不過,也不能過分地溺愛,這非但沒有好處,恰恰相反這會造成很惡劣的後果。孩子們也在痛苦地呻吟“請讓我們出去鍛煉鍛煉吧,我們不想壹輩子都躲在父母的太陽傘下。”

其實,月亮也是有她的悲哀的,別看她那麽聖潔,她也有苦衷,只是不能向我們傾訴罷了。現在地球被人類汙染得不成樣了,人類就開始尋找可以供人類生存的新的行星,這不是很可笑嗎。地球有生命以來,這個在銀河系唯壹可以讓動植物賴以生存的行星,在幾萬年以後,就變成這樣,就差壹點生靈圖炭,不是嗎?人類開始打擾月亮安靜的生活,登月球,成了人類夢寐以求的事。她開始發牢騷,她不願別人打擾她安靜的生活。也許,在幾十年以後,或者是幾百年以後,人類已經占據了整個月球,而地球早被他們遺忘地壹幹二凈了。這壹天,壹定會到來的,那是遲早的事。

那麽,別讓月亮的擔心成為事實,從現在開始好好保護地球吧,不要再隨意破壞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