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景寫哀情的詩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先秦《詩經》
是誰曾經在那個春光爛漫的春天裏,在楊柳依依中送別我?而當我在大雪飄飛的時候經歷九死壹生返回的時候,還有誰在等我?楊柳依依是春天的美景,但是在這個時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面對這樣的美景更能傳達出對故鄉、親人戀戀不舍的心情。讓那壹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花與鳥兩種事物本是春天必不可少的樂景,而詩人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杜甫《絕句二首》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看似詩中展現了壹片溫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詩人卻因送故人遠別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悵。可見,樂景寫哀情,更能突出詩人送別朋友的悲傷和對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後生活的關心和同情。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詩人起筆抒“恨”,即亡國之痛,然後描寫“舊時遊上苑”的繁華盛況:車水馬龍,花月春風。詩人的“恨”全在這“繁華盛況”之中,情與景的連接點就是“昨夜夢魂中”壹句。在這裏,“舊時遊上苑”的景致描繪的越美,越能夠表達出詩人夢醒之後被囚的亡國之痛。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詞人推想離別以後可能會有壹番良辰美景,可是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賞。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壹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壹切都提不起興致了。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