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的意思是: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沈沒在黎明的曙光裏。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
全詩為: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譯為: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沈沒在黎明的曙光裏。月宮的嫦娥恐怕後悔偷了後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擴展資料:
李商隱仕途很不得誌,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鬥爭而備受排擠,壹生困頓不得誌。牛李黨爭的實質就是太監當權,本詩就是諷刺太監當權的黑暗、諷刺憲宗的皇權旁落。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嫦娥》即是“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類詩的典型。
前兩句描繪深夜室內情況。精美的雲母屏風放在床前,夜色已深,屏風上的燭影也越來越暗。女主人公長夜不眠,庭中仰望,銀河已逐漸西移,晨星出現在東方的天際中,但隨著天色將明,晨星漸漸隱沒。這兩句的特點是渲染環境氛圍,烘托女主人公孤寂淒冷的情懷。
三四兩句寫女主人公展開想象。她由銀河、晨星而想到月,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再想到嫦娥奔月後的孤寂無侶,結合自己獨處孤室的情況,很自然地會有後悔偷藥奔月的想法。全詩抒寫孤寂淒冷之情,當然寄托著詩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百度百科—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