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陜西周至)任縣尉。
這是白居易於公元806年寫的壹首長篇敘事詩。時年35歲的白居易,與朋友陳鴻和王質夫壹同到仙遊寺遊玩,期間說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王質夫請白居易寫壹篇詩歌,請陳鴻寫壹篇傳記。於是,就有了這篇《長恨歌》。
長詩可分五為個部分:
第壹部分:從開頭至“盡日君王看不足”。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相識,以使其成為貴妃,到後來專寵她壹人的情況。這是故事的起因。兩人壹見如故的真摯情感,確實也令人羨慕。
第二部分,從“漁陽鼙鼓動地來”,到“回看血淚相和流”,這壹部分描寫了安史之亂後,楊貴妃在馬嵬坡被勒死的過程。唐明皇欲救愛妃卻無法相救,那種痛苦真是無法形容。
第三部分:從“黃埃散漫風蕭索”到“魂魄不曾來入夢”,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思念。睹物思情,看到舊時兩人***同呆過的地方也要流淚,唐明皇整個就是壹癡情種子。
第四部分:從“臨邛道士鴻都客”到“夜半無人私語時”,寫唐明皇想與楊貴妃在夢中相見,就找了個道士去使道術魔法。做了很多法術的道士,終於到達了虛無縹緲的仙山,看到了日日以淚洗面的楊貴妃。楊貴妃請道士帶去對唐明皇的謝意,並把自己的首飾作為信物帶給唐明皇。約定7曰7日在長生殿,分別處於天上人間的兩人來相會。
第五部分:末尾兩聯***四句,表達了作者對這二人生死不渝的情感的感慨。比翼鳥和連理枝,是對這兩人感情的最高評價和獎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把這兩人的情感推向了永恒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