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固革命根據地位於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五縣接壤處,根據地中心東固山離各縣城均有100多裏。全境崇山峻嶺,地勢險要,北有東固嶺、鐘鼓山,東南有“狐貍十八歇”,南有大烏山、方石嶺,西南有白雲山、觀音崖,西北有九寸嶺、東固山,腹地有養軍山。山巒重疊綿延百裏,周圍僅有5條羊腸小道通向山外,可謂“壹夫當關,萬夫莫開”。山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大米、茶油、竹木、藥材等,當時極具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條件。
東固在紅色史上地位顯著
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壹文中,曾有“朱德毛澤東式、賀龍式、李文林式、方誌敏式之根據地”壹說,其中“李文林式”便是指東固革命根據地,這是上世紀80年代壹批黨史研究工作者提出的說法。中***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為此出版“江西黨史資料”第10期“東固革命根據地專輯”。專輯收錄了豐富的東固革命根據地史料,並作了總結性的概述: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產黨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壹。它位於贛中南,以吉安縣東固為中心(現為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形成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五縣交界地區的工農武裝割據。全盛時期面積達2200平方公裏,人口約15萬。 東固革命根據地從1927年9月開創至1929年11月成立贛西臨時蘇維埃政府止,為期兩年零三個月,經歷了創建、鞏固、發展三個階段。它的特點有四個方面:1、公開的武裝鬥爭和秘密割據相結合的形式,這壹點尤為毛澤東贊賞,說值得井岡山根據地學習,“在接近總暴動之前這種形式是最好的”。2、經濟建設特有的形式。如建立東固平民銀行、消費合作社等。3、以農軍為基礎同爭取教育、改造綠林武裝相結合的方式創建革命武裝。4、采取聲東擊西的遊擊戰術。 東固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作用是:它是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基礎和中心,是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石;它為紅四軍解了危難,給紅四軍東進閩西創造了條件;根據地的鬥爭經驗豐富了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鐵軍”“鋼軍”會合“第二井岡”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從井岡山撤退,實行“圍魏救趙”計劃,挺進贛南,壹路失利,處境極為險惡。2月3日,在尋烏羅福嶂會議上決定向東固進軍,爭取與紅二、四團即李文林部隊會師。此前,即1928年4月至11月間,東固革命武裝便派人三上井岡與紅四軍取得了聯系。2月17日,紅四軍官兵經龍岡到達東固,22日在東固螺坑河壩上舉行了盛大的會師慶祝活動。“東井岡會師”,使紅四軍得到了自井岡山撤退以來最好的壹次休整和補給,恢復了生氣和戰鬥力,為進軍贛南、閩西奠定了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井岡會師”不亞於“朱毛”在井岡山(寧岡)的會師,不亞於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後與劉誌丹部隊的會師。寧岡會師,創建了井岡山根據地;陜北會師,創建了延安革命聖地;“東井岡會師”,則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自己這樣評價,東固山很好,是第二個井岡山。將來東固山和井岡山最終壹定會聯合起來,最後壹定可以解放全中國。紅四軍是“鐵軍”,紅二、四團是“鋼軍”。 朱德也在會師大會上說,國民黨反動派天天喊打倒“朱毛”,“朱毛”越打越多,現在妳們也成“朱毛”了。 實踐證明毛澤東和朱德預言的正確。陳毅1929年2月有詩為證:“東固山勢高,峰巒如屏障;此是東井岡,會師天下壯”。此詩與朱德詩作“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東固革命根據地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事件,但由於過去對“東井岡會師”宣傳甚少,知道的人不多。 發行根據地的第壹張紙幣 東固革命根據地創造了中國革命和中華蘇維埃史上的多個先例和第壹: 東固平民銀行———革命根據地歷史上的第壹家人民銀行,並發行了我黨金融史上的第壹張紙幣,是紅色金融的先導。 消費合作社———革命根據地創辦最早的消費合作社之壹,同時保持了正常圩市開圩,繁榮了根據地貿易。 平民工廠(淘金坑兵工廠)——革命根據地創辦最早的兵工廠之壹,既修造土槍土炮彈藥,又生產常用農具,是最早的平戰結合的工廠。 教育委員會、平民小學———革命根據地創辦最早的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之壹,各村還興辦了夜校識字班,文藝演出活躍,被朱德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學習運動”。 東固赤色郵局———革命根據地創辦最早的蘇維埃郵政組織之壹。 紅壹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革命根據地第壹個無線電學習訓練班,培養造就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壹批無線電通訊兵。 毛澤東曾六上東固山 東固地區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發祥地之壹。第壹、二、三次反“圍剿”的戰鬥都是在這壹地域全面打響,並獲全面勝利。毛澤東六上東固山,其中第四、五、六次都是在這裏籌劃、準備,指揮了壹、二、三次反“圍剿”戰鬥,戰鬥結束後和東固軍民***慶勝利。黃洋界戰役,毛澤東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第壹、二次反“圍剿”戰鬥結束後,毛澤東詩興大發,留下了兩首“漁家傲”詞,紀念、歌頌這兩次戰鬥。“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東井岡”對於豪情壯誌的毛澤東來講,同樣有著沈甸甸的分量。對中國***產黨和她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來說,這裏富有靈氣、吉祥,就連枯木朽株都“幫助”紅軍。它是革命的山,勝利的山。 對壹、二、三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後來有專著作了詳細總結和論述。 曾山與毛澤東主持“二七會議” 東固地區還發生過特殊歷史條件下的“富田事變”,誤殺了東固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李文林和其他壹批革命戰士,“AB”團肅反擴大化愈演愈烈;紅六軍軍長黃公略在此壯烈犧牲;值夏羅炳輝起義,見證了壹個“從奴隸到將軍”的輝煌。 1930年2月,毛澤東第二次上東固山,被曾山同誌接到陂頭(即現在的美陂古村),***同主持召開了著名的“二七”會議,頒布了《贛西南土地法》,確立了攻打吉安的戰略。九打吉安的成功,是我黨歷史上第壹次武裝占領壹個中心城市,毛澤東親筆寫下了《吉安的占領》壹文,留下了“十萬工農下吉安”的豪邁詩句。 毛澤東先後轉戰吉安、贛南、閩西壹帶,時間長達6年,直到紅軍長征離開贛南。在這裏,有許多說不完的黨史、軍史故事,也有看不完的革命舊址和青山碧水。和井岡山壹樣,這裏也是“歷史紅、山林好”,中國革命壹塊寶。 現在,“東井岡”已單獨成為***和國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青原區的組成部分。這裏,還是兩位歷史文化名人文天祥、胡銓的故鄉,它們分別是東固山下的富田鎮和薌城山下的值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