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屈原的國殤,求中文註音版

屈原的國殤,求中文註音版

註音版:

cāo wú gē xī bèi xī jiǎ ,chē cuò gū xī duǎn bīng jiē 。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jīng bì rì xī dí ruò yún ,shǐ jiāo zhuì xī shì zhēng xiān 。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líng yú zhèn xī liè yú háng ,zuǒ cān yì xī yòu rèn shāng 。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mái liǎng lún xī zhí sì mǎ ,yuán yù bāo xī jī míng gǔ 。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tiān shí zhuì xī wēi líng nù ,yán shā jìn xī qì yuán yě 。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chū bú rù xī wǎng bú fǎn ,píng yuán hū xī lù chāo yuǎn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dài zhǎng jiàn xī jiā qín gōng ,shǒu shēn lí xī xīn bú chéng 。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chéng jì yǒng xī yòu yǐ wǔ ,zhōng gāng qiáng xī bú kě líng 。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shēn jì sǐ xī shén yǐ líng ,zǐ hún pò xī wéi guǐ xióng !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譯文:

戰士手持吳戈身披犀甲,敵我戰車交錯刀劍相接。

旗幟遮天蔽日敵眾如雲,飛箭交墜戰士奮勇爭先。

敵軍侵犯我們行列陣地,左驂死去右驂馬受刀傷。

兵車兩輪深陷絆住四馬,主帥舉起鼓槌猛擊戰鼓。

殺得天昏地暗神靈震怒,全軍將士捐軀茫茫原野。

將士們啊壹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遙遠。

佩長劍挾強弓爭戰沙場,首身分離雄心永遠不屈。

真正勇敢頑強而又英武,始終剛強堅毅不可淩辱。

人雖死亡神靈終究不泯,您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將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

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

後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

古代將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為殤,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為“殤”的無主之鬼。

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只能暴屍荒野,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壹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壹不朽名篇。

二、整體賞析

《九歌》是壹組祭歌,***11篇,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作。《九歌·國殤》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壹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誌節。

由第壹節“旌蔽日兮敵若雲”壹句可知,這是壹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鬥。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

但見戰陣中有壹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裏,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壹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壹具具屍體,靜臥荒野。

百度百科-九歌·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