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無衣的拼音、翻譯及解釋

古詩無衣的拼音、翻譯及解釋

原文及拼音如下:

qǐ yuē wú yī ? yǔ zǐ tóng páo 。wáng yú xīng shī , xiū wǒ gē máo 。 yǔ zǐ tóng chóu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qǐ yuē wú yī ? yǔ zǐ tóng zé 。wáng yú xīng shī , xiū wǒ máo jǐ 。 yǔ zǐ xié zuò !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qǐ yuē wú yī ? yǔ zǐ tóng cháng 。wáng yú xīng shī , xiū wǒ jiǎ bīng 。 yǔ zǐ xié xíng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妳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妳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妳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妳在壹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妳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妳***前進。

出處:《詩經》

詩歌賞析

詩凡三章,三章壹意,總謂國中民眾於無衣無裳的艱苦條件下,仍同心協力、同仇敵愾、保家衛國、***赴前線,真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充滿崇高的愛國主義激情和強烈的英雄主義氣概。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詩經》 中反映戰爭題材的詩篇,也大多為反戰、厭戰之作,像 《無衣》這類修習戰備、崇武尚勇的作品,極為罕見。中華民族歷來也不畏強暴,為保衛祖國、保衛家鄉,可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無衣》即表現了中華民族這壹可貴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