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本文下面的諸多論證,基於對這種觀念的認同。
壹、男性作家作品中的“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底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所謂“情結“是指情感上的壹種包袱,人稱mama boy。從這個英文不難看出,他是指男性的壹種心理傾向。就是在心理上還沒有斷乳,無論到什麽年紀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
而在很多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總可以看到“戀母情結”的影子。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當推戀母情結作品的鼻祖。而說到《俄狄浦斯王》,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者弗洛伊德,不得不提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情節”。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節”是各種心理癥的本源。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與自己異性的父親或母親身上得到欲望的滿足,而怨恨與他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原始的社會和文明的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原理禁忌,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壹生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這種存在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壹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厭惡。正是在這種厭惡導致的罪惡感下俄狄浦斯的母親兼妻子約卡斯塔上吊自殺,悲憤不已的俄狄浦斯,則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英國作家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最為我們熟知,而他的作品《兒子與情人》中講述的對母親的固戀(mother fixation)的相符程度,則稱的上對弗洛伊德的普遍原則的壹種贊美。 勞倫斯有壹個礦工父親,他總是“與家裏母親的尖聲爭吵”,他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讀報紙,而母親莉迪亞則是壹位經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讀了很多書和詩歌,崇尚思想。因此在 壹個總能聽到“父親的雄壯的男人聲音和咒罵聲混合在壹起”的家庭裏,孱弱、敏感、富觀察力、記憶力極佳的勞倫斯就被為母愛所控制著。《兒子與情人》很大程度上取材於他的個人生活經驗,後來的評論家們認為:這是壹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作品。 書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表達了如果兒子擺脫不了戀母情結,他就無法真正地戀愛。書中的母親對丈夫很失望,以至於在精神上受到壓抑,她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並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而兒子則在幼年時崇拜母親,長大後他的戀愛生活受到了母親極大的影響。母親成功地阻礙了兒子與眾多姑娘的愛情,並為自己“勝利了”而額手稱慶。 而兒子則是在與又壹個女友分手後,終於意識到並對母親說:“只要妳活著,我就找不到合適的人。”
此外,法國著名小說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也寫到主人公小時候對母親不同尋常的愛,也是戀母情結的描寫。日本著名的《源氏物語》裏的源氏愛自己的生母,始終在追求與生母酷似的女子。這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對女性由衷熱情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性別與文學中壹個層面的關系。
二、女性寫手作品中的“左右為男”
如果我們經常上網,就會越來越頻繁的接觸到壹個詞:腐女。這個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腐女子(ふじょ し)”轉化而來。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而腐女子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系作品情有獨鐘的女性,通常是喜歡 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而這些腐女的大量出現,離不開耽美小說的巨大影響。壹項調查顯示,很多女生最初接觸耽美的年齡在18歲之前的占到了82.35%,這些數據折射出低齡耽美受眾數量是很龐大的。
耽美壹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壹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它的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醜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並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後來這個詞被日本的漫畫界用於B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申為代指壹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後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壹。
如今,隨著電子閱讀的大規模普及,網絡小說的大量出現,腐女在耽美小說的影響下數量逐漸龐大。而許多門戶網站都開辟有耽美專欄,供業余的或者職業的網絡寫手來撰寫。而看小說的壹般以女生居多,這就使得腐文化有了大行其道的意味,至有法制節目發出要逮捕耽美寫手的通知。
因此,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耽美文這樣壹個文種,其小說中的主人公全部為男性,他們相識相知相戀,甚至可以結婚生子。然而耽美文的寫作者與閱讀者,90%為女性,是壹個壓倒性的數字,看起來是壹個不可思議。其實,這隱約有壹種“異性相吸”的心理在起作用。因為女性在寫作或者閱讀耽美文的過程中,她們不僅可以體驗到男性的心理,擁有男性的作為,更可以領略到雙倍或者多倍的男性的帥氣陽光英爽美。這種對男性偏執的美的向往,使得她們的作品中不允許女性的出現,而這種極端化的做法會被人誤解為性取向不正常,可惜事實上恰恰相反。
當然,這些作品至今仍處於“網絡裏泛濫,現實中不提及”的地下狀態。但它們正不可辯駁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而很多優秀的網絡寫手特別是優秀的耽美寫手根本不可能獲得”作家”的稱號。但不可否認,這些女性寫手營造的“左右為男”的世界,從另壹個層面為我們展示了性別與文學的關系。
也許這篇文章中對於這壹命題的探討存在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按照“異性相吸”的原理指導,可以解釋其中的壹部分現象。至於合理與否,全在於智者見智。
ps:可能會有人舉出林白《瓶中之水》《回廊之椅》等女性作家寫的反映兩個女性隱秘情感的文章。我認為林白寫作這些文章的時候,正是女性文學發展的高潮時期。為了爭取女性的權益,她們不惜讓人類最美好的感情只發生兩個女人之間,而決不讓男性參與。而至於真正反映同性之愛的作品,那是他們或者她們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我們無權指責。我們送上最誠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