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_歸園田居其壹 翻譯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_歸園田居其壹 翻譯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這首詩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本文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由大學高考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導讀:

這是壹首人盡皆知的名作,是陶淵明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詩界田園派的巔峰作品。其原文如下:

歸園田居(其壹)

杜甫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

從小(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情趣,生性本來(就)喜歡山川田園。誤落(在)塵世的羅網中,壹去(轉眼就是)三十年。關在籠中的鳥兒留戀生活過的樹林。囚禁在池中的魚思念遨遊過的深潭。(在)南面的山野裏開墾荒地,安守本分(我)歸居(到)園田。住宅周圍(有地)十多畝,(還有)茅草小屋八九間。榆樹柳樹遮蔽著後檐,桃樹李樹排列(在)堂前。隱隱可見遠處的村莊,鄉裏的炊煙緩緩地飄蕩。狗叫(在)深巷中,雞(在)桑樹的頂端鳴叫。門庭裏沒有塵俗雜事,陋室裏自有余暇清閑。久在官場裏(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壹組,***五首,這是第壹首。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字詞解釋:

1少:指少年時代

1適俗:適應世俗。韻:本性、氣質。

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汙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裏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

4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5南野:壹本作南畝。際:間。

6守拙: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7方:讀作?旁?。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余畝。

8蔭:蔭蔽。

9羅:羅列。

10曖曖:讀作?哎哎?,昏暗,模糊。

11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裏:村落。

12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空室。余閑:閑暇。

15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裏比喻官場生活。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說自己像籠中的鳥壹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中心大意:

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壹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所謂?適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那種本領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壹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壹種內在的***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後,執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壹個基調,同時又是壹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於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壹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壹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於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壹去三十年?,當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壹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壹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壹別就是十三年了!?心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雖是?誤入塵網?,卻是情性未移。?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再從這裏轉接下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就顯得自然妥帖,絲毫不著痕跡了。?守拙?回應?少無適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於俗世;?歸園田?回應?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裏得到了解決。

從沖突中擺脫出來,心中歡喜,情緒開張,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筆,詠唱居所壹帶的風光。這裏描寫的壹切,是極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壹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其實,幻想的桃源也好,現實的鄉村也好,都是表現著陶淵明的壹種理想:合理的社會,應當是沒有競爭、沒有虛偽、沒有外加的禮儀束縛,人人自耕自食的社會。這種社會當然不可能實現;陶淵明筆下的鄉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艱難和殘酷的壹面。但作為詩的構造,卻給人以美的安慰。?文學常常起著這樣的作用。

這壹段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於屋後,桃花李花競艷於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前四句構成壹個近景。但陶淵明要描寫出和平安寧的意境,單這近景還不足顯示。所以接著把筆移向遠處的景象:?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壹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幹擾。從四句近景轉到兩句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壹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讀到這裏,人們或許會覺得還缺少點什麽。是的,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壹點生氣。但詩人並沒有忘記這壹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壹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就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壹。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壹片和平的意境,不會讓妳感到喧囂和煩躁。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太吃力。

從寫景轉下來,是這樣兩句:?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願幹的蠢事,許多無聊應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裏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於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全詩便以這樣兩句收結:?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壹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壹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尾,既是用筆精細,又是順理成章。

後世評價:

1,而蘇東坡說:?其詩質而實綺,臒而實腴。?(《與蘇轍書》)又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壹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於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以上這篇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賞析就為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大學高考!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