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北京南鑼鼓巷詩句(關於南鑼鼓巷)

關於北京南鑼鼓巷詩句(關於南鑼鼓巷)

1.關於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

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裏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遊景點。其實,明清以來,這裏壹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北洋政府總統到國民黨總裁,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裏的每壹條胡同都留下歷史的痕跡。

■歷史文化背景 ■南鑼鼓巷:北京古都風貌中 壹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這些胡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

比如菊兒胡同,明代叫局兒胡同,後來改稱橘兒胡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壹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裏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單位。在先秦稱為“裏”、“閭”或“閭裏”。

從北魏開始,出現了“坊”的稱呼。唐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建108坊。

元大都規劃設計時仍延續了裏坊制,全城分為50坊,坊與坊之間是寬闊平直的街巷,猶如棋盤。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並稱“昭回靖恭坊”。

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制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

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胡同格局那麽完整,胡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壹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熱夏季中壹個少有的細雨霏霏的涼爽午後,我又壹次來到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註,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繼三裏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壹條酒吧街。

有人說三裏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剎海酒吧街是暗紅色的,而南鑼鼓巷酒吧街是翠綠色的。這樣的評說可能不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許還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內涵吧。

這裏的每壹條胡同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壹個宅院裏都訴說著老故事。 ■縱跨炒豆、板廠兩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進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壹條胡同,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他能征善戰,但在歷史上卻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他督軍奮戰,大敗英法聯軍。1863年後又受命剿撚,在山東、河南、安徽鎮壓撚軍。

1865年5月,率部在山東曹州與撚軍激戰中陣亡。死後,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因而這壹帶的老住戶,還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王曾任禦前大臣,做過光緒的“諳達”(老師),教光緒騎射。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縱跨兩個胡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

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壹個很大的建築群。 民國後,府第被親王的後代逐漸拍賣,被分成了許多院落。

現在的炒豆胡同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胡同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壹組很大的建築。

祠堂和王府建在壹條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見的。現在這裏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

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 ■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的舊宅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胡同是東棉花胡同。

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占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占東棉花胡同和北兵馬司胡同之間西部的壹部分。

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裏培養了我國壹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

陳寶國、陳道明、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裏學習生活。 這裏原是靳雲鵬舊宅。

靳雲鵬(1877-1951),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在雲南任清軍19鎮總參議。後受袁世凱信任,任山東都督。

1919年後任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靳雲鵬買下這裏後,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幾座西式樓房。

1921年年底,靳雲鵬辭職後,長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紀60年代,院裏仍有幾處舊樓,當時作為辦公樓和單身教師宿舍。

又過去了40年,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國畫大師齊白石曾住在雨兒。

2.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

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裏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遊景點。其實,明清以來,這裏壹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北洋政府總統到國民黨總裁,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裏的每壹條胡同都留下歷史的痕跡。

■歷史文化背景 ■南鑼鼓巷:北京古都風貌中 壹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這些胡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

比如菊兒胡同,明代叫局兒胡同,後來改稱橘兒胡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壹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裏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單位。在先秦稱為“裏”、“閭”或“閭裏”。

從北魏開始,出現了“坊”的稱呼。唐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建108坊。

元大都規劃設計時仍延續了裏坊制,全城分為50坊,坊與坊之間是寬闊平直的街巷,猶如棋盤。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並稱“昭回靖恭坊”。

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制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

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胡同格局那麽完整,胡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壹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熱夏季中壹個少有的細雨霏霏的涼爽午後,我又壹次來到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註,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繼三裏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壹條酒吧街。

有人說三裏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剎海酒吧街是暗紅色的,而南鑼鼓巷酒吧街是翠綠色的。這樣的評說可能不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許還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內涵吧。

這裏的每壹條胡同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壹個宅院裏都訴說著老故事。 ■縱跨炒豆、板廠兩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進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壹條胡同,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他能征善戰,但在歷史上卻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他督軍奮戰,大敗英法聯軍。1863年後又受命剿撚,在山東、河南、安徽鎮壓撚軍。

1865年5月,率部在山東曹州與撚軍激戰中陣亡。死後,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因而這壹帶的老住戶,還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王曾任禦前大臣,做過光緒的“諳達”(老師),教光緒騎射。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縱跨兩個胡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

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壹個很大的建築群。 民國後,府第被親王的後代逐漸拍賣,被分成了許多院落。

現在的炒豆胡同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胡同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壹組很大的建築。

祠堂和王府建在壹條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見的。現在這裏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

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 ■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的舊宅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胡同是東棉花胡同。

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占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占東棉花胡同和北兵馬司胡同之間西部的壹部分。

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裏培養了我國壹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

陳寶國、陳道明、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裏學習生活。 這裏原是靳雲鵬舊宅。

靳雲鵬(1877-1951),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在雲南任清軍19鎮總參議。後受袁世凱信任,任山東都督。

1919年後任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靳雲鵬買下這裏後,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幾座西式樓房。

1921年年底,靳雲鵬辭職後,長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紀60年代,院裏仍有幾處舊樓,當時作為辦公樓和單身教師宿舍。

又過去了40年,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國畫大師齊白石曾住在雨兒。

3.北京十大胡同的南鑼鼓巷

壹、標簽:蜈蚣街

二、概況:3A級景區。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的壹條很古老的街道,南鑼鼓巷街道不寬,仍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規劃。其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北口在鼓樓大街。它始建於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壹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西側的八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元代將大都城規劃為50坊,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兩坊之間的分界巷。明代將北京內城分為28坊,將“昭回”“靖恭”二坊合並,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該坊的南北中心線,巷名為“羅鍋巷”。此名有可能是從元代沿襲來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已將明代的羅鍋巷改稱南鑼鼓巷,並將鼓樓東大街中段路北與南鑼鼓巷相對的街道稱為“北鑼鼓巷”。北鑼鼓巷在元代為“靈椿坊”與“金臺坊”的交界,明代仍為兩坊,此兩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沒有大的變動。清初南、北鑼鼓巷均屬鑲黃旗。清廷規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內城,漢民等住外城。南北鑼鼓巷的定名,應早於乾隆十五年,當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鑼鼓巷內的10多條胡同中由滿族鑲黃旗戶逐漸發展而成。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南鑼鼓巷內的小商號也發展起來,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鋪、餑餑鋪、豆腐房、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杠房、醫館、藥鋪、裱糊鋪、理發鋪、成衣鋪、緔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當鋪等。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近30種行業也比較齊全了。至於大的商號如綢緞店、茶店、大飯

店、金店、銀號等,則雲集在地安門外大街、鼓樓。

三、周邊景點:恭王府花園、什剎海

4.南鑼鼓巷的介紹

南鑼鼓巷是壹條胡同,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與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至今已有740多年的歷史。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壹駝背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改稱南鑼鼓巷。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是我國唯壹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壹處大富大貴之地,這裏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現在還是由南向北單行線,還未完全改造成步行街,車輛可通行。

5.介紹壹下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這些胡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胡同,明代叫局兒胡同,後來改稱橘兒胡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壹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具體的還是到這裏看看吧

/view/341828.htm

6.南鑼鼓巷名字的來源

南鑼鼓巷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壹駝背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改稱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已有740多年的歷史。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

擴展資料

南鑼鼓巷主要景點:

1,僧格林沁王府

進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壹條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2,茅盾故居

後圓恩寺胡同13號即茅盾故居。和這壹地區的許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僅是壹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7月恰是茅盾誕辰110周年,故居經過整修重新開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著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圍的房間是茅盾生平展覽。

搜狗百科-南鑼鼓巷

7.遊南鑼鼓巷400字

南鑼鼓巷

與其說是壹條胡同,倒不如說是壹片胡同,這裏面包含了很多的胡同。南鑼鼓巷歷史悠久,老北京最具特色的胡同區,數十條胡同組成的南鑼鼓巷現已成為新北京與老北京融合之地;古老的胡同與新興的文化氛圍很好的結合,據稱始於元朝,是現如今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壹,這可能也是他名氣大的原因吧。我不能看出這了的門門道道,可能跟我不了解胡同文化有關,據說這裏面還有壹些古老的建築,懂的人去看看應該也蠻好的。南鑼鼓巷比較有名的是這裏的老酸奶,有好多朋友跟我推薦,所以這次是逮住機會來嘗了嘗。我這次在北京四天,南鑼鼓巷就來了三次,兩次是白天,壹次是夜晚,不得不說,南鑼鼓巷的夜晚還是蠻不錯的,更美,人也更多壹些。來北京,如果不是特別趕,那麽來這裏感受下老北京的胡同味兒也是滿不錯的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