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白霜。
我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註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壹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壹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壹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壹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後,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作者擡頭看到了明月,那麽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壹擡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壹件物什,至於具體是什麽,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幹》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註》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壹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壹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擡頭。
2.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
譯文
不知不覺壹走就離家二三裏遠了,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路邊亭臺樓閣有六七座,還有八 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註釋
去:指距離。
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亭臺:泛指供人們遊賞、休息的建築物。
簡析
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壹起,構成壹幅田園風光圖,並創造出壹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兩句是壹種線狀的視覺印象,“壹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壹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壹”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 九十”又回歸句首,把壹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壹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壹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於山村的意境之中。
3.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春曉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古詩簡介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壹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壹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譯/譯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
想起昨夜裏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註釋
⑴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詠柳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詩簡介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下的壹首七言絕句。該詩是壹首詠物詩,主要描寫了在早春二月時分詩人的見聞及聯想。
這首詩借柳樹歌詠春風,將春風比作剪刀,贊美她是美的創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翻譯/譯文
如同碧玉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
這壹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
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壹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註釋
1.詠:歌頌、贊美。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該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裏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壹樹:滿樹。壹,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壹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壹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壹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時節。似:好像,如同。
5.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歷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村裏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壹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6.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墨梅
王冕〔元代〕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我家壹作:吾家;朵朵壹作:個個)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好顏色壹作:顏色好)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壹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多麽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註釋
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壹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壹說三國時期是鐘繇年輕的時候練字,經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後都是墨色了。壹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裏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熱愛文化。
池頭:池邊。頭:邊上。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裏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
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
乾坤:天地間。
7.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壹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裏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註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壹帶。
萬裏船:不遠萬裏開來的船只。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8.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竹裏館
王維〔唐代〕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壹邊彈琴壹邊高歌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註釋
竹裏館:輞川別墅勝景之壹,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裏指吟詠、歌唱。古代壹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9.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望天門山
李白〔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裏,又回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壹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註釋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遊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壹作“直北”。回:回漩,回轉。指這壹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湧。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10.小班古詩簡單及譯文註釋
早發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壹。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壹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壹日還:壹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