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巜特別的女生薩哈拉》讀書筆記2

巜特別的女生薩哈拉》讀書筆記2

讓薩哈拉“復活”的老師

? “撒哈拉,這不是地名,是人名。”爸爸拋棄了她和媽媽,她的心靈就像沙漠壹樣,空曠荒蕪,寒冷缺水。她不寫作業,不開口讀書,不學習。在老師和同學眼中,她是個需要“特別幫助”的笨學生,她沙漠邊緣即將幹枯的樹苗。

? 是誰復活了“樹苗”,讓撒哈拉重煥生機?是偉大的園丁————她的老師。

? 撒哈拉有兩位真正的老師。第壹壹位是她的媽媽。”父愛缺失,幸好沙哈拉的媽媽是位負責任的母親。她了解並相信孩子,支持孩子讀書,買書時毫不猶豫。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她想方設法與學校進行溝通,為了不讓孩子受歧視,她不惜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留級,她敢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失敗。

為薩哈拉有這樣壹位勇敢、智慧、愛孩子的媽媽點贊!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撒哈拉聰慧、愛讀書、表達能力強,源於媽媽的愛和支持。

? 薩哈拉和德裏都是在學校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都遇到了波迪老師。撒哈拉的轉變為什麽那麽快,效果明顯?根本區別在於撒哈拉的媽媽與得裏的媽媽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修養的人。德裏的媽媽根本不懂尊重老師,關愛孩子,所以德裏才那麽粗魯難以教育。

?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底色與根基。

? 有愛作底色,閱讀作基礎,薩哈拉這株幹枯的樹苗才得以保住本心。

? 碧絲小姐是學校裏專職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但她履行的只是職責,她不懂孩子,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裏,進行專業的“特殊教育”,她只是例行公事,所以她不是讓薩哈拉”復活”的老師,她只是個盡職的“”工人”。

? 波迪小姐是真正走進薩哈拉心裏,影響她的老師。

? 從波迪老師身上,我才真正明白什麽是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波迪老師成功改變薩哈拉的過程中有下做法值得我學習:

1.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經驗,很自信。表現在她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解孩子,不片面相信檔案資料。這說明她關註的是“活生生的人”,對於她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不是“概念化類型化”的學生,更不是壹個數字化的符號。尤其是對“特殊學生”,更得有自己的觀察,如果只看別人的記錄,就對學生“另眼相待”,仍會走老路上去。波迪老師就會和其他老師壹樣,難以走近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更不會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

? 從碧絲老師進教室找德裏的情節看,我認為波迪老師是壹個非常自信的人,也是壹個願意挑戰困難的人,她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不肯放棄任何壹個學生。即使這個學生不斷給她找麻煩,她也想試壹試,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她。

相此之下,有些老師,對“問題生”惟恐避之不及,甚至在學生剛分到本班時,就想方設法逼他轉學或退學的做法來說,波迪老師真是太傻了。這種傻是執著,是勇敢,也是自信。她的自信來源於豐富的教學經驗,更來自於對兒童心理的掌握。

2、波迪老師對學生是寬容的,平等的,沒任何有偏見與歧視。尤其表現在她對待德裏的態度上。第壹次自我自我介紹時,德裏就爆粗口,而波迪老師竟以平靜的毫不在意的方式回復德裏。僅這壹點,試問我們有多少老師能容忍能做到?

在德裏無禮時,她沒有立即懲罰他,也沒有立即定規矩,而是抓住時機讓學生自己說“立什麽規矩好”?討論後她才說出自己的意見,她是學生“平等中的首席”。

? 德裏挑戰她的權威,拒絕調位,態度粗暴,她也只是“揚揚眉,抓抓眉毛。”她很無奈,也很傷心,仍然給德裏布置了壹個任務:幫我看後腦勺。看似滑稽可笑的任務其實代表她仍關註德裏,希望他不要在課堂上分散她太多精力。

? 她對另類學生不歧視、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值得學習!

? 3、? 波迪老師不僅是受學生歡迎愛戴的老師。她還是我們理想中的優秀教師,卓越的教育家。首先表現在她熟諳正面管教理論,同時又很會示弱。“回答‘是的’,總是會讓妳的生活變得好點,別跟老師搗亂,我壹天的快樂都靠妳們給了,妳們是我的幫手。”這句話蘊含了波迪老師的高超的教學藝術。

波迪老師的教學智慧中還有兩大”法寶”: “煩惱收集器”,“快樂盒子”。她以類似遊戲的方式幫助學生宣泄不良情緒,及時肯定點滴進步。她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根據學生實際需要決定內容,這壹點與我們的以教材為本,傳授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大不相同。這種教學方式我們模仿其形式,實現本質改變還需很長時間,這與不同環境下的考試方式有關,“分層教學”是極重要的外部環境,但願“未來可期”。

? 波迪老師最棒的教學藝術是講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鍛煉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發現學生的個性差異與潛能,這種方式巧妙的引導著學生朝老師期望的方向前進。文中沒有太多的寫波迪老師的其他教學內容,可以想象,她傳授的知識也像故事壹樣有趣,吸引人。

? 波迪老師講華盛頓的故事,她對詩歌作用的理解,她自編的老師與學生的故事,每壹則都堪稱經典。我把這幾章內容理解為波迪老師教學中的精彩片段。她的授課方式大多是討論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感受為基礎適當點撥,有知識層面的,有能力方面的,更有觸及生命體驗與靈魂的,她的課足以影響學生的壹生,她是最棒的,最優秀的,卓越的老師!作為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她的高度可能我們壹時難以企及,她的境界是普通老師“朝聖”的方向。

? 4、波迪老師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她對學生無限的愛與信任。薩哈拉的轉變是最典型的例子。想象壹下,壹個上課不發言,不寫作業,經“特殊教育”過的留級生在日記本上只寫句話,內容是“我是作家。”普通老師會怎麽看?嗤之以鼻、諷刺挖苦、批評教育、約談家長,這些做法是我們最常見的。上述做法,波迪老師壹項沒有。她的批語竟是“我相信”!她不是壹時興起,更不是好奇試探。數天如此,她還在日記本上給“我”講寫作技巧,老師在學生空白的日記本上認真的寫著的批語,還在家長面前為孩子保密。

? 首次家訪,周因為關心孩子健康。理解單親媽媽,真誠贊美家長,而不是借機向家長“告狀”,訴說教師的辛苦與不易。不邀功,不推諉責任,尊重學生與家人,這壹點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中,多少老師能做到?家校關系,師生關系的異化,讓我們還有多少愛與信任?雖然教育環境不同,但愛與信任永遠是教育的前提與保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 真誠、智慧的愛才可能創造教育的奇跡!特別的女生薩哈拉遇到波迪老師是她人生的幸運。品讀這本書,也是我的幸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