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余光中雨的詩句

關於余光中雨的詩句

1. 余光中有關雨的詩歌都有哪些

等妳,在雨中/余光中

等妳,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沈落蛙聲升起

壹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妳來不來都壹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妳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剎那,剎那,永恒

等妳,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

等妳,在剎那,在永恒

如果妳的手在我的手裏,

此刻如果妳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搖壹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壹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壹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妳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妳走來

像壹首小令

從壹則愛情的典故裏妳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裏,

有韻地,妳走來.

2. 余光中有關雨的詩歌都有哪些

1. 《等妳,在雨中》

余光中

等妳,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沈落,蛙聲升起

壹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妳來不來都壹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妳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剎那,剎那,永恒

等妳,在時間之內,

等妳,在剎那,在永恒

如果妳的手在我的手裏,

此刻如果妳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采蓮,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壹柄桂漿,在木蘭舟中

壹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壹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忽然妳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妳走來

像壹首小令

從壹則愛情的典故裏妳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裏,有韻地,妳走來

冬天的雨

淅淅瀝瀝的小雨

輕輕灑落在我的心底

沒有雨傘沒有雨披

只有壹件米黃色的外衣

這場雨下得淒迷

像給離人祭奠壹朵白花

訴說亙古不變的童話

淅淅瀝瀝的小雨

輕輕敲打滴水的檐廊

沒有退縮沒有畏懼

只有壹顆前進的心奔著要走的方向

這場雨下得著迷

在擁抱它的天空放掉牽掛

2. 《雨聲說些什麽》

余光中

雨聲說些什麽呢?

樓上的燈問窗外的樹

窗外的樹問巷口的車

壹夜的雨聲說些什麽呢?

巷口的車問遠方的路

遠方的路問上遊的橋

壹夜的雨聲說些什麽呢?

上遊的橋問小時的傘

小時的傘問濕了的鞋

壹夜的雨聲說些什麽呢?

濕了的鞋問亂叫的蛙

亂叫的蛙問四周的霧

說些什麽呢,

壹夜的雨聲?

四周的霧問樓上的燈

樓上的燈問燈下的人

燈下的人擡起頭來說

怎麽還沒有停啊:

從傳說落到了現在

從霏霏落到了湃湃

從檐漏落到了江海

問妳啊,蠢蠢的青苔

壹夜的雨聲

說些什麽呢?

像給流浪許久的人捎話

快點吧,快點回家!

3.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所用的詩句全文

文中的所有詩句嗎?

加雙引號的都是文中用到的詩句

1.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壹覽眾山小。

2.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3.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4.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所用的詩句全文

聽聽那冷雨》教案 學習目標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壹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壹課時 教學方法:交流、點撥 教學過程 壹、導入: 余光中先生於2002年在山東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這樣壹段話,大家把它讀壹下:(投影) 我壹直有壹個說法:壹個中國人,如果他壹直墨守傳統的話,那他就是壹個孝子;如果說他壹直向西方取經而不回來,那他就變成了壹個浪子。

孝子當然不會發揚光大,而浪子則壹去不回頭。往往是回頭的浪子才能成氣候,因為他能夠融貫中外,吸收外來的營養,又能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那麽,他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主要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就讓我們***同來走近他。

(投影余光中照片,師介紹人生經歷)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後,就壹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於同年寫下了《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1992年,終於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陸。余光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

其實,我們對余光中並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就學過他的壹首詩——《鄉愁》,現在還能背下來麽?(引導學生背壹下,同時投放課件) 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在這首詩中,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表達了哪些具體的情感呢? 小時候 郵票 母親 親情 長大後 船票 新娘 愛情 後來呵 墳墓 母親 親情 而現在 海峽 大陸 鄉土情、愛國之情 在這首《鄉愁》中,作者借助壹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達了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情感,而在他的壹些散文中,他同樣借助壹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優美的壹篇《聽聽那冷雨》。(投影標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首先來看壹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壹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2、我們接觸壹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接觸的是它的題目,因為,題目中往往包含著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這篇文章的題目具不具備這樣的特點呢?(具備)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麽呢?(雨) 3、作者通過雨主要向我們傳達了壹種怎樣的感情呢? 明確:思鄉之情,思念故土。 4、這壹情感在文章中是如何體現的呢?請簡要分析 註意: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牽強附會。

過程中註意點撥。例如: (1) 第壹段,“不過,那壹塊土地是久違了……安慰孺慕之情。”

中,要抓住“久違”、“牽連”、“分擔”、“孺慕”等關鍵性的詞語進行點撥。並點明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2) 第五段用美國的落磯和中國的山進行對比,最好讓學生讀壹下,仔細體會壹下個中滋味。

找出美國和中國山的特點、作者對二者的不同感覺,分析壹下這種不同的原因。引導學生體會壹下“月是故鄉明”這種情感。

(3) 通過第十段,體會借景抒情這種間接抒情的方式。 5、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對故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懷念和追思,而這種情感又是透過通篇的雨表現出來的。

那麽,作者為什麽要選擇“雨”作為它表達情感的依托?為什麽要強調壹個“冷”字?請大家思考壹下,然後回答。 明確:選擇“雨”作意象是為了表現纏綿悠長的故國之思。

“冷”有兩層含義: (1)突出在春寒料峭裏的雨給人的外在的實在的感受。 (2)表現作者遠離大陸內心產生的淒涼。

三、概括主旨(小結): 請大家把文章的主旨概括壹下,寫在妳的本子上,註意語言要貼切、簡潔。 明確:作者通過對雨的細膩感受的描寫,委婉地傳達出壹個漂泊他鄉者濃重的思鄉之情,表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深情依戀和贊美。

四、體會情感,拓展延伸 余光中用壹場冷雨向我們展示了他內心淒涼而纏綿的思鄉之情。他滿懷的愁緒可曾勾起妳的壹絲感傷呢?其實,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說,“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達了深切的亡國之恨;“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心中的冷雨,表達了他對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辛棄疾心中的冷雨,抒發的是他心中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

那麽,妳心中的冷雨又是什麽呢?請大家仔細聆聽壹下自己內心的冷雨,然後做壹下口頭交流。 (生發言,師適當點撥) 可拓展思路:鄉土情、愛國情 親情、愛情、友情 學習、工作、人際交往 個人情緒(自卑等) 外在感受(文章、音樂、社會風氣、道德水平等) …… …… 給出範文: 也許每個人都會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小心地晾曬自己收藏已久的心事,可是記憶還是會被這樣的冷雨淋濕淋透。

陰冷的天,細細飄灑的雨,遠處朦朧的景物,這壹切的壹切都那麽陌生又那麽熟悉,往事又壹幕幕浮現在眼前。 以為自己真的變堅強,所有悲傷和淚水,都成為過眼雲煙,可是在這樣的陰雨中,絲絲縷縷的回憶連綴起。

5. 關於雨的詩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有約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聽雨 方嶽

竹齋眠聽雨,夢裏長青苔。

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6. 聽聽那冷雨余光中的,都化用了那些詩句

1.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壹覽眾山小。

2.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3.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7. 關於贊美雨的詩句

贊美雨的詩歌多與春雨有關,下面分類~ 古代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陸遊《臨安春雨初霽》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如夢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現代/近代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仿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壹個丁香壹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壹樣的顏色 丁香壹樣的芬芳 丁香壹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仿徨 她仿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壹樣 像我壹樣地 默默彳亍著 寒漠、淒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壹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壹般地 像夢壹般地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壹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仿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壹個丁香壹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 說 -----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鄭愁予 (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冷凍了壹冬禁錮著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魚塘寒淺留滯著遊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我來了,我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地 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壹起 我呼喚每壹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 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 當我臨近的時候妳們也許知悉了 可別打開油傘將我抗拒 別關起妳的門窗,放下妳的簾子 別忙著披蓑衣,急著戴鬥笠 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妳們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帶著春的洗禮 為什麽不揚起妳的臉來讓我親壹親 為什麽不跟著我走,踩著我腳步的拍子 跟著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 去看牧場就要抽發忍冬的新苗 繞著池塘跟魚兒說聲好 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 雨說:我來了,我來的地方很遙遠 那兒山峰聳立,白雲滿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妳們壹樣地愛玩 可是,我是幸運的 我是在白雲的繈褓中笑著長大的 第壹樣事,我要教妳們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妳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妳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說,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當妳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 有壹天,妳們吃著蘋果擦著嘴 要記著,妳們嘴裏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山雨 余光中 霧愈聚愈濃就濃成了陣雨 人愈走愈深就走進米南宮裏 路愈轉愈暗就暗下來吧黃昏 墨點點墨點成的墨景 更多的霧從谷底升起 究竟,是山在雨裏 或是雨在山裏 壹座小亭子怎麼說得清? 聽! 森森矗立,林蔭的深處 壹聲鳥 把四壁空山囀成了壹句偈 等妳在雨中 余光中 等妳,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沈落, 蛙聲升起 壹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妳來不來都壹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妳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 剎那, 剎那, 永恒 等妳, 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 等妳, 在剎那, 在永恒 如果妳的手在我的手裏, 此刻 如果妳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壹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壹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壹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妳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妳走來 像壹首小令 從壹則愛情的典故裏妳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裏, 有韻地, 妳走來 雨景 朱湘 我心愛的雨景也多著呀: 春夜夢回時窗前的淅瀝; 急雨點打上蕉葉的聲音; 霧壹般拂著人臉的雨絲; 從電光中潑下來的雷雨—— 但將雨時的天我最愛了。

它雖然是灰色的卻透明; 它蘊著壹種無聲的期待。 並且從雲氣中,不知哪裏, 飄來壹聲清脆的鳥啼。

我最喜歡《等妳,在雨中》了,希望我可以幫到妳~~~~~~ 資料來源:度娘 個人思考。

8. 詩歌余光中的《等妳,在雨中》的賞析

賞析:《等妳,在雨中》可稱余光中愛情詩歌的代表作。

詩作名曰“等妳”,但全詩只字未提“等妳”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妳”的幻覺和美感。黃昏將至,細雨蒙蒙,彩虹飛架,紅蓮如火,“蟬聲沈落,蛙聲升起”。

正因為“妳”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讓人傷感的黃昏才顯得如詩如畫。“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妳來不來都壹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妳”。

蓮象征美麗與聖潔,詩中的蓮既是具象的實物,又是美與理想的綜合。因此詩人把約會的地點安排在黃昏的蓮池邊。

象電影中的特技鏡頭壹樣,等待中的美人從紅蓮中幻化而出,“搖壹柄桂槳,在木蘭舟中”,嫵媚動人,艷若天仙。蓮花與情人的清芬之氣,使“我”如癡如醉,物我兩忘。

如果不是瑞士表悄悄地告訴“我”七點已到,真不知會沈迷至何時!美人在時鐘指向七點時翩翩而來,幻覺本應在“我”與情人的擁抱和熱吻中化為現實了,然而詩人匠心獨運,出其不意,筆鋒陡轉,卻寫“我”望著姍姍而來的美人,仿佛看到了壹朵紅蓮,姜白石詞中婉約的韻律象叮咚作響的清泉緩緩流進“我”的心中…… 詩歌至此嘎然而止,但又余音裊裊,留給人們無限相象的余地,使讀者久久找不到走出詩境的途徑。 ?余光中的詩作情通古今,意貫中西。

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傳統,時時滋潤著他年輕的詩心。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中,余光中的詩歌有著更博雜的兼容性。

《等妳,在雨中》語言清麗,聲韻柔婉,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在回歸傳統時他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壹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說是壹種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

詩歌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揉合到壹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壹爐,使得詩歌達到了壹種清純精致的境界。

9. 有關於雨的詩句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

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人以飽滿的激情盛贊小雨,於小中見大,於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

最後歸結為”壹年春好處“,連帝王宮苑的景色也比不過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繪的細膩真切。

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壹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裏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註。蘇軾《有美堂暴雨》:“遊人腳底壹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灩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全詩生動地寫出了暴風驟雨來臨前後的景象:雷聲轟鳴,烏雲密布,黑風從天外刮來,大海為之豎立,足見其兇猛;大雨隨風飛騰,由浙東橫過大江,足見其急驟。

湖海水漲,雷聲鏗鏘,詩人的才思也在暴風雨的催促下迸發出來。秦觀《春日》:“壹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寫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

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

雖主要寫雨後的景致,卻透露出對春雨滋潤之功的稱頌。除了專門寫雨的詩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詩作中多有描寫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

(晉?張協《雜詩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絲線壹般密集。“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陳?張正見《後湖泛舟》》寫夏日驟雨初停,斷虹出現在天邊,上漲的湖水從缺口流出,形成壹股新的水流。“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唐?僧誌南《絕句》)杏花綻開時節的細雨,親切地將要打濕衣服;揚著柳枝的微風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詩人即景寓情,給人以禪的意境。“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飄灑,籠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橫生;好風吹來,襟袖都生溫馨之意。

“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巖寺》)描寫了詩人在靈巖寺(坐落於濟南市郊長清縣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見的雨中山間景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細雨濕衣,不顯其形;閑花落地,不聞其聲,可謂描寫入微。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壹)唯“細雨”,魚方上浮,若大雨則伏而不出;唯“微風”,燕子方斜,若大風亦伏而不翔。

對微風細雨中的景物體察入微,描繪的情趣盎然。“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壹窗秋。”

(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以颯颯的雨聲比喻高松搖晃之聲,使得景物饒有意趣。“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

(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柳枝帶雨,枝葉增重,煙雨之中,松色深重。“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怒漲,暮雨急驟,行人斷蹤,野渡舟橫,動靜相映,更顯出野渡的清幽。“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

(宋?趙師秀《有約》)描繪了江南黃梅天多雨、處處蛙鳴的鄉村景致。“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宋?歐陽修《田家》)遠處鳩聲悅耳,近處杏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展現出江南農家雨後新晴的明媚春光。“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壹餉開。”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壹)春風春雨,滋潤大地,草木萌發,百花開放,織成壹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寫烏雲翻滾如墨,夏日的陣雨雲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動的珍珠般的雨點也撲天蓋地地打向了船艙。

“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宋?陸遊《大風雨中作》)寫出了風狂雨猛的態勢。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明?李攀龍《廣陽山道中》)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註,煙雲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寫出了大雷雨的氣勢。

“壹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清?查慎行《登寶婺樓》)上句寫暴雨來臨,大雁疾飛避雨;下句寫暴雨來勢迅猛,萬山似在雨中浮動。

另外,借雨起興抒情的詩也不少。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鄭風?風雨》)原是寫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的情景,現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會清明的狀況。“秋風萬裏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唐?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濱,秋風勁吹,荷花競發,景色頗佳;而千村萬戶,野蔓滿墻,籠罩在沈沈暮雨之中,壹片蕭索。兩句相對,以佳景更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