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的每月初壹,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壹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過後,月亮漸漸移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區域,這時我們開始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壹小部分,形如彎彎的娥眉,所以這時的月相叫“娥眉月”。這種“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農歷初八左右,從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陽以東90°角。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月亮西邊明亮的半面,這時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時分便沒入西方。
上弦過後,月亮壹天天變得豐滿起來,我們可以看見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這時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時,月亮在天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黃昏時滿月由東邊升起,黎明時向西邊沈落。
滿月過後,隨著日、月位置逐漸靠近,月亮日漸“消瘦”起來。它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幾個階段,最後,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國習慣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稱為“殘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殘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們出現的時間、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別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西的,即西半邊亮;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
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由於我國農歷日期是根據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有時靠它來判斷農歷日期及夜間的大致時間。
月亮從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時間平均為29.53天,也就是說,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壹個“朔望月”。
(二)月亮的年齡
最近,德國和英國科學家分析了美國“阿波羅”號飛船帶回的不同月球巖石樣本,根據巖石中鎢-182同位素的數量,測出了相對精確的巖石年齡。 科學家們分析測算出月球的年齡為45億2700萬。這是迄今為止有關月球年齡的最精確測量結果。這壹最新數據不僅符合目前常用的月球形成理論,同時也支持地球形成時間的理論,將有助於研究地球形成的歷史。按照大碰撞理論,月球與地球同時形成,確定了月球的年齡,就有望推算出地球的年齡。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而科學家現在還無法給地球標明確切的出生日期,因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要比地球年輕至少5億歲,無法用來確定地球年齡。按照大碰撞理論,月球與地球同時形成,如果真如前面所說,月球的年齡被認可,那無疑月球的年齡也將被確定。
目前,科學家們估算的地球年齡約為46億年。
放射性同位素法所根據的原理是同位素的衰變,在經過壹個半衰期後原來的同位素就只剩下二分之壹,經過兩個半衰期後就只剩下四分之壹……依此類推。只要測出巖石中衰變前後同位素含量之比值,就可以從已知的半衰期推算出其年齡。此法測出的是巖石的“放射性年齡”,將之作為地球的年齡,隱含著壹個假定:將該巖石的形成當作地球的誕生,問題是:該巖石是否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呢?放射性同位素法也用於測量月巖的年齡,結果介於四十壹億到四十六億年之間。有人將之當作地球的年齡,隱含的假定是月巖與地球同齡,這就涉及到行星和衛星的形成,對此至今尚無定論。實際上放射性同位素法測出的是巖石從灼熱的熔融巖漿中凝固時算起的地殼的年齡,在這以前地球早已誕生。有人指出:“地球作為太陽系的獨立行星形成於五十到五十五億年前”(沙金庚:“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古生物學”,刊於《科學》2002年第1期)。總之,仍然是眾說紛紜。於是有人打趣道:母親地球老糊塗了,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人們只是從她的雞皮鶴發加以揣測
(三)月亮的體積
體積只有地球的1/49,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裏。月殼下面到1000公裏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裏,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四)月亮的圓缺變化
現在普遍認為月球是環繞著地球轉動,當月球行到地球與太陽的直線上就會有日食的天文現象,月球行走到太陽與地球的壹線後方,地球擋著太陽對月球的照射就發生月食,本人經過分析有不同的見解.
現在已知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裏,如果月球繞地球運轉,月球的運轉軌道2387616公裏,已知月亮的圓缺周期是29.5天,計算得出月球每天在軌道上要運行80936公裏,眾所周知月亮的月缺大小的變化是由於地球的摭擋有關系,從理論上分析地球摭擋太陽的黑影是等於地球的直徑長度,只有12756公裏,也就是2387616公裏的月球軌道上只有壹個12756公裏的地球黑影,月球只須四小時就可以穿越過黑影區.
現在人們已知地球是由西向東運行,以每24小時自轉壹圈,有地球分成24個時區,24個時區交接著白天黑夜的過程,如果在天晴的條件下,在全球24個時區安裝攝像機對月亮進行壹個月的攝像,匯合在壹起就會發現月亮壹直都在地球的黑影邊緣運行,只有在農歷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可以脫離地球的黑影,初壹的前後進入了黑影區就看不見月亮了,月球沒有自轉所以就有月面和月背的區別.
月球是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裏的位置有月球軌道,軌道的直徑是地球直徑+月球直徑的和,月球以每小時約77公裏的速度運行,伴隨著地球壹起公轉,形成地月系.
由於地球是每天由西向東壹周,太陽系月亮在地球的相對位置,所以太陽和月亮每天都要東西方向對調壹次.
月球壹直都處於地球的背日位置運行,沒有在地球的朝日方向摭擋太陽形成日食,同樣道理,地球擋住月球的陽光就是在每月的初壹前後幾天,地球上就看不見月亮了,所以月食也不是地球的關系,人們早已知道地球的朝日方不有金星和木星的兩顆行星,當他們的其中壹顆星體行到太陽與 地球或月亮中間形成三點壹線時就會出現日食和月食的天文現象.
人們在地球上觀看星象,月象都會受到地平線的制約,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地球就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地球轉動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東西方向就會每天對換壹次,當觀察人所在位置,太陽在地平線升起就是每天的早上,月亮升起的時間每天都不同,看見月亮的時間農歷的上半月都在上半夜,下半月都在下半夜,原因就是上半月月球是在地球軌道外方向運行,當地球轉到朝向月亮時,月亮就在地平線升起,太陽還未 落下就會出現西邊太陽東邊月亮的天文現象,由於月亮升得早地球轉到月亮已經到了西方向落下地平線,開還末亮,所以上半月就在上半夜看到月亮了.
當月亮運行到地球的北方向,月球就會完全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是農歷的十五,月亮行到地球軌道的中心方向就是農歷的下半月,太陽在西方的地平線消失後東方的地平線還末到月亮的位置,要經過壹段時間月亮才會在東方的地平線出現,當太陽在東方升起後,月亮還在西方的地平線以上,人們就看到東邊太陽西邊月亮了,所以月亮下半月卻是出現在下半夜.
(五)月亮對地球的影響
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陽等天體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對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們把吸引海水漲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離月亮的遠近不壹樣,所以,各處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現差異,壹般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對著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變小,離心力變大了,海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象背對月亮那面跑,於是也會出現長潮,由於天體是運動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斷在變化,使地球上的海水發生了時漲時落的運動,從而形成了潮汐現象。
潮汐是非常守時的,它幾乎和時鐘壹樣準,月亮繞地球壹周是24小時48分鐘,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時48分鐘,壹晝夜之間大部分海水有壹次面象月亮,壹次背對月亮,海水自然有兩次漲落。
我們知道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陽的影響,在天體運動過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陽形成直角時,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壹部分,海面的漲落差距很小,這就是小潮,當太陽、月亮和地球處在壹條直線上時,月亮引潮力和太陽的引潮力齊心合力,引潮力就大,這就是大潮,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季節,地球離太陽最近,加上月亮的力量,就形成特大潮,聞名於世的錢塘江大潮,就發生在秋分時節,每到漲潮時,錢塘江會掀起巨大波濤,如萬馬奔騰其驚險壯觀,堪稱天下壹絕。
潮汐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象軍事、遠洋航海、海上捕魚、海水養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類生產活動都受潮汐的影響,為了掌握潮汐的規律,對潮汐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在我國沿海分布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海洋站,這些海洋站隨時記錄著當地潮汐的情況,潮位的變化,並且,將這些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達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信息的專家們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計算,並制作出我國及世界各地主要港口潮汐時刻表,做到三年早知道,供各類產生部門使用。
潮汐中還蘊藏著巨大能量,潮汐發電就是靠潮汐的落差來實現的,目前,我國建成了十多座潮汐電站,1980年建成的江廈潮汐電站,每年可發電10700萬度,由於潮汐電站既不浪費能源,也不汙染環境,因而,給人們帶來無限光明和利益。
(六)少數民族對月亮的特殊習俗
阿細族“跳月”
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弦的小夥子跳起來了。然而,尤為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
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壹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高山族“賞月”
居住在臺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壹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享天倫之樂。
湖南侗族“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壹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裏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壹夜可以***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餵!妳的瓜菜被我扯走了,妳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借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壹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裏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壹個最肥的瓜或壹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夥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裏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七)關於“中秋節來歷”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壹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裏,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壹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壹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裏***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中秋節的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壹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誌士也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壹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壹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九)中秋“賞月”種種
追月
香港人過了八月十五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八月十六的夜晚再過壹次,俗稱“追月”。十六的晚上,人們扶老攜幼,帶著帳篷燈具、美酒佳肴,來到海灘,聽濤賞月,吟詩弈棋,品酒談笑。此時,藍天碧海與月光燭光相映生輝,引人入勝。
行月 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廣西侗族各村寨的群眾踏著月光來到山村開闊地,笙管齊鳴,載歌載舞。遠聽聲樂震天,近觀舞姿婆娑,恰似壹個大舞臺飄在如水的月色裏。
望月 中秋之夜,月亮即將升起時,朝鮮族人民爭先爬上事先用木桿和松枝搭成的“望月”架。俗謂先看到月亮者可獲好運。爾後,人們敲起長鼓銅鑼,吹起洞簫,壹起合跳《農家樂舞》。
走月 流行於蘇州壹帶。中秋之夜,婦女們相約出遊,訪親會友,賞月觀花,此來彼往,絡繹不絕,直至夜深方散。
圓月
陜西長安壹帶民間在中秋節這天,家家做團圓饃,中間放芝麻和糖等作料,放在鍋裏烙熟,全家人壹同食之,謂之“圓月”。
尋月 藏族同胞度中秋有水中“尋月”習俗。是日夜晚,青年兒童沿著河流,尋找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直至夜深,方歸家吃團圓月餅。
祭月
錫伯族於中秋夜,在庭院中設壹供桌,上面擺上切開的西瓜及其他果品,然後全家人向月亮叩拜,請月神下凡,品嘗人間的瓜果。鄂倫春族也有類似習俗,祈求月神保佑,萬事如意。
乞月
中秋夜半之後,廣東東莞未婚的男青年三五成群地在月光下燃燒香燭,向月下老人祭拜。傳說,此刻是月老為凡間男女牽線做媒之時,月老可為虔誠的小夥子覓上壹個美貌多情的伴侶。
照月 浙東民間有“照月”得子風俗。傳說,久婚不孕的婦女,在中秋月圓當空時,獨自坐於皎潔的月光之下,可以祈求月神賜福,受孕得子。
(十)有關月的名篇
夜月
心靈,在月夜更易獨語,在大自然的懷抱,會感觸良深。瓢泊日久,往往生出許多孤獨之感,時時有對遠方深深的向往與思念。於是,在朦朧月夜靜靜地漫步,任思緒在無垠的曠野中狂奔,讓孤寂的心靈得到片刻的滌蕩與凈化,這已成了壹種日常的習慣。月夜中獨走,少了些都市的喧囂與塵世的浮燥,心靈有靜寂的獨美。仰望月空,如水的月輝輕灑,晚風掠過悄靜的河邊小路,請清風捎去了遠方的思念與問候。此刻,不經意間便想起北空下佇欄遠眺的另壹個人兒,這月夜中容易追憶的悠悠往事,心中生出縷縷時光的痛,相思的甜。此情可待成追憶,這迷人月夜裏,彌漫著讓人甜蜜而痛苦的思。情懷悠悠,月灑西樓,今夜有夢,夢隨這綿綿輕拂的春夜清風,寄托給高掛夜空的半輪新月,在這涼風習習的夏夜裏,固守著那份真情,緬懷著許多過往,然後靜靜地、默默地把自己迷醉。
靜靜的,是這圍深院,圓圓的,是那輪中春月,冷冷的,是我孤寂的心。當人們傾巢湧到野外賞月,空中流雲飄散,城市霓虹溢彩的時候,站在高樓的頂上,惟有我心中那個玫瑰色的夢,如同半空中的朗月,輕輕地蕩漾起淡淡的溫柔……
“為什麽最真的心,碰不到最好的人……”壹如過去無數個滿月的清輝裏,我心中默默的唱起這首歌,這時冷冷的月華包裹著我,誰家高樓傳來的裊裊琴聲,正好與我心中這支低啞的歌形成鮮明的對比!仰頭問那輪古老的月,萬古嫦娥依舊寂寞地懷抱玉兔顧盼人間,吳剛的桂花酒卻已經沒有了芬芳。有嗎?我心中那個人?
然而,當第壹縷陽光透過窗玻璃,夢中的風花雪月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急匆匆地去追尋,從現實的這壹頭搜索到夢境的那壹頭,從人頭攢動的街市到空曠靜寂的原野,沒有遇見那個人!我期盼的目光沒有人關註,我被絆倒的羸弱的身軀沒有人扶起,我疲累的心流浪到天涯,腳卻被捆綁在日復壹日的謀生場中!在這個無奈的世界裏,我雙眸盈淚,讓淚刷新刻骨的記憶,相思著夢裏的幸福,壹個人寂寥復仿徨地行走在寂寥又仿徨的雨巷中。我的那個放不下的夢呢?需要多少黃金歲月,才可以走到天之際海之涯,走出慘淡的今生。我茫然四顧,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我只能走,日出,從這個不夠真實的家門出發,日落,又從壹個令人厭倦的怪圈裏走回原地!帶著飽含最深切盼望的眸子連同無法宣泄的靈魂,在喧囂迷離的塵世裏,我是壹個柔弱的小女子,又是壹個堅強的大丈夫,悄悄地疼愛自己,靜靜地等待夢境的降臨。
院子裏的草地露珠已經閃亮,彩色噴泉冷冷暖暖地在眼前變換色彩,頭頂上空四射的霓虹燈令月華暗然失色——是啊,人間的燈已經足夠美煥美倫,人們還貪享天上那壹輪遙遠的月影!或許,得不到的永遠是最美的?我不能指責別人對美好事物的貪戀,就像別人不能理解我對平凡生活最真摯的向往壹樣。
靜靜的,是這圍深院,圓圓的,是別人的月,冷冷的,是我的心。今晚,在朗月下,在我那玫瑰色的夢裏,妳看見的只是兩個身影,壹個是是孤寂,壹個是落寞……
夜月下,常無由地感嘆人生。記得在那本書上看過這麽壹句話:“人生如果嘗過壹回痛哭淋漓的風景,寫過壹篇杜鵑啼血的文章,與壹個賞心悅目的人錯肩,也就夠了。”是的,若是總因偏執而排斥,在爛漫年華時不曾有令妳相信的愛情,便不能在漫長的歲月裏真正得到感動。人與人之間,同步紅塵,隔了千重山萬重水,有幸***度,自應去珍惜分分秒秒,享受那份邂逅瞬間交會璀璨的美麗。雖然有的象猝然相遇壹樣猝然遺忘,有的象不謝的心花壹直開在時光裏,壹如這月落烏啼的演變,這人生,記取,忘卻,才覺從從容容。
我想,愛也大致如此吧。兩個碰撞的靈魂不自覺地吸引和靠近,就能感受對方帶來的心靈慰藉和肉體歡愉,只是切莫讓愛在過程之後留下刻骨鏤心的長恨。愛的玫瑰應有土壤,應有根須,應潔凈地開放。愛的月光只能朗照壹人,若普天同輝,終究是鏡花水月而從此殊途不歸。
夜,雲破月,花弄影,回到蝸居,聽壹曲行雲流水般的《月光奏鳴曲》,心境多了壹份舒緩的優雅。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愛的天籟銘記於心,不是因為優美的旋律和絕妙的歌詞,而是因為那樂曲,訴說了自己的故事,代表著自己的心境,也和合了自然的***鳴。樂聲回旋小屋,直抵心靈,我把月夜的美好斟入壹飲獨泓,回味著月夜下曾經彼此的翩遷與纏綿。
月兒掩入雲層,葉在微風中絮語。沐著月華,聽著樂聲,壹處凡塵,兩地相思。相聚似有千年之遙,只有這些美好的或是晦澀的情節,在光陰裏流轉,消散。夜月掩心,情懷悠悠,踏月而來,隨風而去,疏疏數筆,任這露臺的清風,這山旁的彎月,滌蕩我蒙有塵埃的心靈。
(十壹)詩詞歌賦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宋)蘇軾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唐)李商隱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蘇軾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張若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
●***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
陶喆-月亮代表誰的心
都怪那晚的月光
浪漫的讓人心慌
其實原來沒有怎樣
只是夜有壹點涼
愛忽然難舍難放
彎彎月亮在天上
看我們愛的癡狂
什麽誓言都不要講
我的吻在妳肩膀
在妳耳邊輕輕唱
妳問我愛妳有多深
我愛妳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那麽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oh yeah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圓圓月亮在天上
看人們聚散無常
壹個人在街上遊蕩
愛恨心裏已兩茫茫
yeah 我沒有想像堅強
初壹十五的月亮(有些憂傷)
天天變得不壹樣(在妳臉上)
原來所謂地久天長
也只是誤會壹場
那首歌我慢慢唱
妳問我愛妳有多深我愛妳有幾分
我的情如壹我的愛也不會變
月亮代表我的心
輕輕的壹個吻
(輕輕baby just a little kiss)
曾經打動妳的心(打動我的心)
深深的壹段情(壹段情)
成了回憶到如今(從此我會永遠思念)
我問妳愛我有多深妳愛我有幾分
妳去想壹想妳去看壹看
月亮代表誰的心
月亮代表誰的心
月亮代表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