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五月的江南,梅子熟了,透了發紅發黃的掛滿枝頭。

這個時候,大都是陰雨綿綿,稱為“梅雨季節”,所以稱江南雨季為“黃梅時節”。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季節。

有詩雲:“漠漠輕陰撥不開,江南細雨熟黃梅。”

梅子是梅樹的果實。味酸,立夏後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黃色,叫黃梅。

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梅子黃時”卻是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壹爽,遊興愈濃。

今天我們來聊曾畿 jī (1084——1166),南宋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市)人。

他之所以號茶山居士,是因為他入仕後數年都從事茶鹽管理,足跡遍及淮東、湖北,也許對這茶山有著獨特的情結,如蘇軾之黃州東坡壹般,畢竟那煮井曬鹽之處,不及茶山來得清爽。

他詩詞的創作內容是非常豐富廣泛的。從詩歌題材上說有愛國詩,有憫農詩,有寫景狀物的山野情趣詩,還有交遊、評述詩。

詩人曾畿是陸遊的老師,學識淵博。他作詩講究煉字煉句,詩風清淡,語言簡明輕快。《茶山集》是他的代表作。

陸遊曾經在《墓誌銘》裏這般評價過曾畿:“治經學道之余,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能被陸遊認可和誇贊,可見曾畿並非等閑人。

宋代是最為重視出身的時代,而這曾幾卻是沒有參加科舉的,其中自是有原因,因為他兄長因公而亡,他得以恤恩而進,被授將仕郎,壹個最低壹級的文職閑官,這讓曾畿情何以堪。

作為大才的曾畿來說,考個進士當然是相當容易的,因為他壹家父兄數人進士多多,不過,既然已入仕,不考也罷,但有個響當當的出身是必須的,不然,靠蔭恩當官,畢竟是有些被人瞧不起的。

於是,他參加了吏部的考試,成績優等,被賜上舍出身,這個比進士不差了,隨即擢國子正,相當於國立大學中的訓導主任壹般,而且還兼任欽慈皇後的後宅教授,要知道,這欽慈皇後陳氏雖然不是皇帝正妻,出生也不高貴,但她的兒子可是了得,那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宋徽宗趙佶。

南宋詩人壹般都受局勢影響,或主戰,或主和,當然也有壹些置身事外,如“永嘉四靈”壹類在山水田園間吟詠的詩人,而曾畿卻是壹位主戰派的詩人,並因其主戰言論同其兄曾開壹起被秦檜罷職,後來勉強任壹閑官,壹直到秦檜死後方才復職,知臺州,後又曾權禮部侍郎,以左通議大夫致仕。

他還是壹位敢愛敢恨,敢講真話之人,尤其是他是壹位為政清廉的好官。

他曾多次去今天的兩廣之地擔任地方官,那裏有天下聞名奇珍異寶,如珍珠、犀角等等,然而,他每次任滿歸來時,唯兩袖清風壹船書,同三國時代的陸績“巨石壓船”般,三度南行而家無南物,這在當時崇尚奢侈之風的宋代,無疑是壹股清流。

應朋友之邀作客陽羨,歸時卻沒銀子當作路費了,這曾經的知府大人清廉得也到了極致。

曾畿是壹位旅遊愛好者。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

晚春的某天,詩人壹個人走在鄉間小道,路旁鳥語花香,美得猶如壹幅畫,詩人正是感受到了那份獨特的美,為此在這首詩中重點突出那份細膩的美,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賞析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曾畿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

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

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這是壹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

首句意思是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區,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第壹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壹爽,遊興愈濃。

第二句的意思是說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第二句寫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壹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

最後兩句意思是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壹樣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不減: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

“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註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壹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