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寫夢回酒醒後的落寞感傷。前兩句以六言對起,互文見義。“酒醒”之際亦即“夢後”之時。“樓臺高鎖”,是從外面看;“簾幕低垂”,是就裏面說;也是同壹個地方的互文。二句描畫出自己今日孤獨冷清的環境和心情。此日之酒,已不是當年把盞聽歌之美酒,而只能是借之銷愁的苦酒了。所作之夢,也應是追懷當日笑樂的感傷之夢了。作者所夢何人,此處未明說,聯系下片,可知是夢見久別的小蘋了。在作者的250多首詞中,“夢”字竟出現60多次,見得他平日所過的是怎樣的壹種生活啊!“去年春恨”壹句,承上啟下,揭出風流雲散已非壹載,而轉眼傷心又壹年,此情此際更難排遣,從而過渡到當前的春景。“落花”二句寫作者倚樓所見之暮春景象。“落花”、“微雨”點春,“人獨立”與“燕雙飛”對照,點恨。“落花”代表著美好時光的消逝,“微雨”隱喻著迷離汗漫的憂愁。雙燕歸來細雨中,觸景傷情,使詞人倍感己身之孤單落寞。此二句原是翁宏《春殘》中的句子,被晏幾道借用到詞中,便成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何以在翁宏的原詩中卻不見佳呢?翁詩寫春殘,故有落花、飛燕之詞,但尾聯的“蕭颯暮蟬輝”應指秋景,這就破壞了全詩意境的完整。且“落花”二句景極妍美,不言情而哀婉已見,但翁詩接著卻以“寓目魂將斷”點破了這種含蓄美,詩便顯得有句無篇了。此外,詩與詞在體裁上的差異,也導致了其審美風格的差異,此二句顯然更符合詞的“要眇宜修”的審美要求。
如煙往事說從頭。下片前兩句回憶初見小蘋時的情景。“記得”二字,語氣鄭重,言之鑿鑿。詞人能清晰地回憶起兩人第壹次見面時小蘋的服飾,其對小蘋之深情自不待言,詞人的女性般的銳感也由此可見。“兩重”句,借衣飾之美襯寫小蘋人美,也包含兩情相悅之意。美麗多情的歌女小蘋,無疑也喜歡這位風流倜儻而又才華橫溢的詩人。她如何來表達這種喜歡呢?“琵琶弦上說相思”,口不能言而“說”以琵琶,小蘋嬌羞含忍之態已見,而弦凝指咽處更是風情萬種。“當時”二句,出語俊逸,以長在之明月綰合今昔,今時之月,猶是昔時之月,曾照玉人歸樓臺。而今月亮仍是那個月亮,而伊人已渺,回首往事,低回不已。“彩雲”,喻指小蘋,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彩雲既謂其飄逸之美,亦隱含“彩雲易散”,美好的戀情容易消逝之意。亙古不變的明月,正反襯出人世的滄桑多變。作為壹個銳感多情的詞人,晏幾道無法表現出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的自信和達觀,而只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的傷感的回憶。這種回憶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畢竟他曾經擁有。因為壹切終將黯淡,唯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裏閃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