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百米的篆書《道德經》,傾註了羅雲華先生的心血。這部作品揭示了文人的才情,蘊含了文人的情懷,釋放了文人的詩意。
曹彰的《羅雲華先生自撰短詩》入選中國圖書協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紀念建黨90周年展覽。詩中說:“南湖紅船揚帆,井岡山煙起,遵義塔映霞,延安窯洞禦寒,天安門廣場紅旗展只為國泰民安。“這是壹首紀念偉人毛澤東的偉大成就的詩。短短六句話,概括了毛澤東壹生的光輝歷程和巨大貢獻,但每句話都沒有張力的感覺。舟楫揚帆,山煙繚繞,樓映霞光,洞窟禦寒,詩人的語言,詩人的意境,以及他的語言修養和高度概括都令人驚嘆。難怪中國書協主席張稱贊:“字寫得好,詩寫得好。"
羅雲華先生的畫題材廣泛,有個性張揚的公雞,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文人所熟知的體現君子風範的梅、蘭、竹、菊。
他的作品有朱耷的影子,但不是八大山人作品的簡單翻版。他借鑒古人的畫面語言,融合自己獨特的美感和對自然靈性的理解,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羅雲華走過了壹條從復雜到簡單、從自由到自覺、從廣泛塑造生物到更能體現文人情懷、發揮其他文人書畫家特長的繪畫創作的選擇與探索之路。他有這樣壹首詩,畫面獨特。畫面中間,壹根枯萎的樹枝仰望天空,傾斜著天空。枯萎的樹枝中似乎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孕育著春天的無限生機。讓人感受到力度的律動,美的享受,詩意的趣味。畫面中大量空白處鐫刻古詩詞,更顯古色古香,更能體現文人畫的特點。
梅許遜的雪是三分白,但雪失去了壹種梅香。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羅雲華先生思想開放。他在學習前人精華的同時,遵循道家和自然的規律,不斷地繼承舊的,發展新的。他的創造性思維貫穿於他的所有作品,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羅雲華先生在書畫領域的獨特才華,是他弘揚傳統文化、謳歌時代精神的不竭創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