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求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求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沒有)風景”

命題作文寫作示例

湖南省綏寧縣第壹中學 陶永彪

●文題設計

以“熟悉的地方也有(沒有)風景”為題寫壹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寫作指導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則完全符合這種導向:高考作文應寫自己的生活,身邊的風景!

“熟悉的地方”這個限制語把學生帶回久違的、熟悉的地方和場景,也許是從小到大生活的村子,也可能是日日走過的小河,甚至有點厭惡的校園等等。引導學生關註生活,關註身邊的人和事,關註自我心靈世界。

“風景”的含義應該有兩個層面,壹個是自然界的風景,如田園風光,校園美景,四時之景等;壹個是精神層面的風景,即壹種好的風尚,壹種精神、品質等等。寫作時可以選擇其中壹種,也可以兼而有之。

“也有”表明陌生的地方、受到大家關註的、期待的地方如風景名勝固然有“風景”,但妳的身邊,平常、普通的地方也有風景,只是妳可能匆忙,可能不留心,經常忽略,同時也在提醒人們關乎眼前,留意腳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佳作示例壹(議論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湖南省綏寧縣第壹中學高三(275) 洪艷華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而我卻說,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據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對“風景”壹詞的理解較片面。有人總把沒有見到過的陌生的風景才看作是風景,而常見的風景卻不算是風景,所以熟悉的孤松倚崖、楊柳拂岸、蜻蜓點水、大雁掠空,在他的眼裏就不是風景。生在山區的人總向往大海的壯闊,總想見平原的遼闊,認為那裏才有風景,原因就是那兒是個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我們對風景的認識出了問題,不是沒有風景的問題。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把風景理解得太膚淺,只把自然之景當作風景,而忽視了構成風景的人。老母親深夜裏在昏黃的燈光下,為兒子編織禦寒的毛線衣;白花蒼蒼的老父親站在村口向遠方眺望兒女歸來;在家照顧小孩、料理家務的年輕妻子,倚門思念異鄉打工的丈夫,難道這些不是壹道道美麗感人的風景?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發現不了熟悉的地方中存在的美。羅素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妳看陶淵明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樣的景色美不美?當然美。可是,對農村人來說,菊花,誰沒見過?籬笆,誰不熟悉?妳的家鄉沒有南山,應該有東山,或西山;飛鳥更是常見的了,可是為什麽我們許多人總是抱怨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呢?東晉詩人陶淵明因為有壹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從熟悉的地方發現了美,才給我們留下了極美的詩歌。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缺乏對生活的足夠的熱愛之心。陶淵明厭倦官場,熱愛田園生活,因此,在他眼中出現了“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樣的美景。如果我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感恩社會,我們就會發現農民耕田,工人煉鋼,老師上課,警察站崗等等,都是壹道道美麗的風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簡評

本文構思巧妙,通過反駁常人的“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之說,層層深入地來論證中心論點。開頭簡潔毫不啰嗦,首尾圓合。由於對風景的認識深刻,所以立意不錯。排比句的使用和詩歌的引用,使語言顯得優美,讀來沒有了議論文中常見的枯燥乏味之感。 (指導教師陶永彪)

● 佳作示例二(記敘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湖南省綏寧縣第壹中學高三(275) 陸艷平

去年春天,學校放月假,我回到家鄉,天是陰的,心是沈的,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回家之前的第 N 次月考,想不到自己的成績還是在原地徘徊,感覺到有壹塊巨石,重重地壓在我的心裏。我不敢去見童年的夥伴,不敢去見關心我的祖父,不敢去面對村人的目光。我為了擺脫心中的苦悶,釋放心中的壓力,我走進了屋後那片熟悉的竹林。

竹林中有我不知名兒的鳥兒在鳴叫,那樣的清脆,那樣的悅耳,它是林中的歌手,在呼喚花草樹木的蘇醒。我仔細地觀賞著根根挺拔蒼翠欲滴的竹子,鳥兒銀鈴般的歌聲,忽然,腳下不經意絆到了壹塊石頭,險些摔倒。我低頭壹看,在大石頭的下方有壹個探出了頭的竹筍尖兒,就像壹把鋒利的刀刺破了堅實的地面,頑強地頂起了大石塊。我在周圍仔細尋找它們的身影,驚訝地發現有的從草叢中鉆出,有的從樹兜旁擠出,有的從巖縫中掙紮出來,我被這景象驚呆了:如此的頑強,如此的執著,如此的有信念。突然間有壹種強烈的氣息撲鼻而來。

是啊,當春風把竹林輕輕喚醒,春雨將竹林柔情地滋潤後,整個竹林像是著了魔法似的,數不清的竹筍們,鉆破沈重的大地,壹個個頑強地鉆出地表,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它們葉尖上帶著水珠,飽吸甘霖,壹個勁地妳追我趕地往上竄。如果靜聽,竹林中斷斷續續地響起竹筍或拔高或脫籜的聲音,那是新生竹子的壹聲聲吶喊:我要長大,我要長大!

站在竹林中,我似乎看到地底下還沒有破土的筍子,正在集聚著最後的力量,努力沖破大地和黑暗的重壓。此時,我心中的那塊沈重的石頭慢慢消失了。

我回到學校,不再為壹時的成績而苦惱,不再為親人的關心而擔心考砸,我把同學的目光、老師的目光、旁人的目光,不管它們是真情的關註,還是奚落,都看成是給我的壹種動力,我要沿著自己認定的路走下去,不管前面是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我都得挺過去。因為,我心中有那壹片世上最美的風景,那竹筍頑強生長的風景。

那片竹林,的確是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幼年的我在那兒的掏過鳥窩,少年的我在那兒打過柴草,但我去年春天發現了竹林中動人的風景,意識到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啊!

簡評

“熟悉的地方也有(沒有)風景”這個題目不太好寫,不論是寫議論文還是寫記敘文,但本文作者緊扣文題,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在高三學習重壓下的心理變化過程,能給人以教育和鼓舞,內容充實而不空乏。文章以情感變化為線索,雖然情節不曲折,但有波瀾,體現出作者較強的構思能力。 (指導教師 陶永彪)

忽視的美好

湖南澧縣壹中 莫娟娟 傅嘉明

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蘊涵著生活之美。

阿爾卑斯山谷風光旖旎,有壹條高速公路從中穿過,路上插著壹個個標語牌:“慢慢走啊,請欣賞!”可惜,許多行人急馳而過,無暇流連迷人的風景。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都市人已經沒有了這份閑心,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似乎變成了壹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蘇東坡寓居喜佑寺時,壹次,遊覽松風亭,壹路行來疲乏之極,眺望目的地還遙遙無期。什麽時候才到啊?忽然,東坡轉念壹想:“此間有什麽歇不得處?”短短九個字,有如當頭棒喝,逆旅艱辛,何處不可暫歇?

世事都在壹念之間,沒有方向的人生是迷茫的;然而,困囿於規劃的人生也不免乏味。我們常常被思維定式限制了自由,目的地是那間清爽涼亭,便壹心想要到那裏才歇歇腿腳。然而,此時疲累,此地休息,其實再自然不過,都是被那強烈的功利目的迷茫了心神。

有壹個挑水師,每天都要到很遠的小溪邊挑水。他的兩只水桶,壹只有條裂縫,另壹只完好無損。完好的水桶每次總能把滿滿的水運回家,而那只破水桶到家時,裏面總是只剩下半桶水。這樣日復壹日過了兩年,那個完好的水桶不禁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而那個有裂縫的水桶卻感到十分慚愧。壹天,它在小溪邊對挑水師傅說:“我想向妳道歉。”師傅問:“為什麽呢?”“過去兩年中,在妳回家的路上,水從我的裂縫中滲出,我只能運半桶水。妳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破水桶答道。挑水師傅說:“在我們回家的路上,我希望妳註意小路旁那些美麗的花兒。”

當他們上山時,那個破水桶看見太陽正照著路旁的鮮花,這美好的景象使他感到壹絲快樂。但到了小路的盡頭,他仍然感到傷心,因為他又漏掉了壹半的水。於是,他再壹次向挑水師傅道歉。但挑水師傅說:“難道妳沒有註意嗎?剛才那些美麗的花兒只長在妳這壹邊。那是因為我早知道妳有裂縫,並且利用了它。我在妳這壹邊撒下了花種,每天我們從小溪邊回來的時候,妳就澆灌了它們。兩年中,我常摘下這些美麗的花,插在花瓶裏。如果沒有妳,我們哪能每天欣賞到美麗的花朵呢?”

失去了太陽,可以欣賞滿天的繁星;失去了綠色,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獲的喜悅,但是,生活的樂趣也在此刻。

必須有壹樣東西拿得出手

我的壹位商界朋友,45 歲的時候,移居去了美國。

大凡去美國的人,都想早壹點拿到綠卡。他到美國後三個月,就去移民局申請綠卡。壹位比他先到美國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妳要有耐心等。我申請都快壹年了,還沒有批下來。”

他笑笑說:“不需要那麽久,三個月就可以了。”他的朋友用疑惑的目光看著他,以為他在開玩笑。

三個月後,他去移民局,果然獲得批準,填表蓋章。很快,郵差給他送去綠卡。

他的朋友知道後,十分不解:“妳年齡比我大,錢沒有我多,申請比我晚,憑什麽比我先拿綠卡?”他微微壹笑,說:“因為錢。”“妳來美國帶了多少錢?”“10 萬美元。“”可是我帶了100 萬美元,為什麽不給我批反而給妳批呢?”“在我到美國的三個月內,我的10 萬美元,壹部分用於消費,壹部分用於投資,壹直在使用和流動。這個,在我交給移民局的稅單上已經顯示出來了。而妳的 100萬美元,壹直放在銀行裏,沒有消費變化,所以他們不批準妳的申請。”原來如此。

這位朋友還給我講了壹件他在美國移民局親睹的事。

他在美國移民局申請綠卡時,曾遇到過壹位中年婦女。壹問才知,她來自中國北方農村,因為女兒在美國,才申請來美。她只讀完小學,漢語都表達不好。

可就是這樣壹位英語只會說“妳好”“再見”的中國農村婦女,也在申請綠卡。她申報的理由是有“技術專長”。

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請表,問她:“妳會什麽?”她回答說:“我會剪紙畫。”說著,她從包裏拿出壹把剪刀,輕巧地在壹張彩色亮紙上飛舞,不到三分鐘,就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圖案。

美國移民官瞪大眼睛,豎起手指,連聲贊嘆。這時,她從包裏拿出壹張報紙,說:“這是中國《農民日報》 刊登的我的剪紙畫。”

美國移民官員壹邊看,壹邊連連點頭,說:“OK。”

這就是美國。妳可以不會管理,妳可以不懂金融,妳可以不會電腦,甚至,妳可以不會英語。但是,妳不能什麽都不會!妳必須得會壹樣,妳要竭盡全力把它做到極限。這樣,妳就會永遠 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