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戴望舒的《雨巷》的寫作背景是什麽,詩中的藝術手法有哪些,還有作者的感情是什麽樣的

戴望舒的《雨巷》的寫作背景是什麽,詩中的藝術手法有哪些,還有作者的感情是什麽樣的

壹、寫作背景

《雨巷》寫作於1927年夏天。1927年3月,戴望舒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浙江,在孤寂中戴望舒寫出了“在這個時代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寫《雨巷》便自然是貯滿了仿徨、失望和感傷、困苦的情緒。

二、藝術手法

1、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壹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復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節為例“象我壹樣”“象我壹樣地”第四節“象夢壹般地”“象夢壹般地淒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3、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壹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仿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仿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詩歌的押韻 。

《雨巷》***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仿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使得音節舒緩悠揚。?

5、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壹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表達的感情

詩人借“丁香壹樣的姑娘”表達壹種追求美好理想的願望,以及理想幻滅後的空虛和傷感,從而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也是當時不滿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同的復雜內心世界的表露。